3)第八百二十六章 兵马俑_最强穿越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稀的月光照射进来,静谧的兵马俑里面给人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氛,特别是那林立的兵马俑,就像复活了一般,威武雄壮,军容鼎盛,杀气腾腾。

  当走进坑道边的时候,秦府的身体便凝固了,屹立不动,仿佛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塑一般。

  王蠢也是第一次到兵马俑,他对兵马俑可以说是向往了不知道多少年,当看到真正的兵马俑,内心也是激动万分,不过,王蠢没有时间仔细观赏,因为,他一直在观察着秦府的动作,他看到,秦府的嘴唇,不停的煽动着,显得格外的激动。

  这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兵马陶俑,秦府为何如此激动?

  王蠢有点不解。

  难道这些兵马俑在殉葬之前并不是陶俑?

  想到这里,脑洞打开的王蠢身躯赫然一震。

  这种可能性很大。

  兵马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按照一比一大规模制造的陶俑,每一个人的形态相貌身材都不一样,表情更是惟妙惟肖,而且,按照历史记载,兵马俑原本手中都是有兵器的,按理说,在那生产力贫乏的年代,除了一些身份地位重要的人物在死后会殉葬一些生前所使用的武器之外,陪葬的陶俑是不可能配备真正的武器,但是始皇陵的兵马俑,的的确确是配备了杀人的利器。

  在大秦时代,人类还处于青铜器时期,生产力低下,普通人家都是使用一些陶罐瓦罐来作为生活用品,只有一些豪门贵族,才会使用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其实,哪怕是一般的贵族,也是不允许使用青铜器器皿的,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青铜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主要是用于一些祭天的器具。

  王蠢曾经看着兵马俑的一些书籍,《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兵马俑有被焚烧的痕迹,挖掘出来的兵马俑基本都被损毁,是之后考古学家修复而成,而且,兵马俑手中的武器都已经遗失,而不是腐朽,那么,这已经证明,曾经有人故意破坏过。

  按照这么推测,兵马俑当时埋活人的可能性很大,要不然,项羽也没有必要焚烧一些没有生命的陶俑。

  根据历史记载,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春秋战国都还有人殉的习俗,那么始皇帝作为千古第一君王,恢复人殉也有可能,何况是要和他一起复活的军人。

  问题来了。

  如果陪葬的的确是大秦帝国的军人,哪他们为什么会成为陶俑?

  为什么?

  为什么?

  如果是人,他们会以一种什么形式存在?

  如何克服腐烂的问题?

  王蠢相信,这些骁勇善战的士兵不可能以秦府那样的形式存在,毕竟,秦府不是普通人,他已经算是6地神仙的渡劫期以武入道的修真者。

  另外,如果所有普通的大秦帝国的士兵都以秦府那样的形式复活的话,那成本太高了,哪怕是以大秦帝国的国力,也无法做到。

  最为关键的是,如果大秦帝国的士兵能够像秦府一样复活,也就没有必要如此大规模的深埋在地下等待着重见天日的一天。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