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要不要维持和平协议(六)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齐的队伍出了学校。不仅是男娃,女娃也一样。根据乌里不花赤所讲,《强制义务教育法》推行之初临安城里面各个公安、派出所的工作人员齐齐出动,法院、检察院等穿制服的人也倾巢出动相助,挨家挨户的排查,要求大人送孩子去上学。

  现在杭州人口大概有百万左右,这就意味着几年后若是发生全面战争,杭州能紧急拉出十万接受过基本训练的军队。且不说别的,这帮人一年得有300天接受队列训练。

  想到大宋的力量一日强过一日,郝仁当然情绪低落。情绪低落的他听了熊裳情绪不高的问题,也没有任何感到不满或者被冒犯,郝仁答道:“只要延续约定就好。却不知宋国有什么条件?”

  熊裳也没有一定要从此事中榨取最大利益的愿望,他答道:“我回去禀报。”

  蒙古肯认怂,赵嘉仁当然高兴。他年轻的时候对于‘国家需要敌人’的说法其实很不以为然,觉得这说法实在是太消极了。现在有了点人生经验,赵嘉仁才觉得这话还挺有道理。一个国家得有外敌来平衡一下内部矛盾。

  熊裳很快接到公文,赵嘉仁同意将滑县和议的时间延长三年。身为官员,熊裳就请郝仁过来,将消息告诉了他。

  郝仁得到消息之后大吃一惊,他没想到事情进行的如此顺利。想想理由,郝仁也就理解了。大元在一连串的战斗后知道靠现有的汉军无法获胜,只能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更有战斗力的府兵。大宋扩军到三十万的消息是公开的,这绝非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动作。想到两边只要做好准备就会开战,郝仁万户就觉得心跳加速,充满无力的感觉。

  “大元那边想在哪里签约?”熊裳公事公办的问了下一步的问题。

  “等我派人回去禀报。”郝仁答道。

  “嗯。那我就等你们的消息。”

  “……尚书看着有急事?”

  “我们自然有事。不如我送你回使馆?”

  郝仁不敢拒绝大宋礼部尚书的建议,也就只能一起走。身为尚书,有朝廷配发的马车,样式与郝仁缴获的差不多。一路上熊裳心不在焉的回应郝仁的问题,让郝仁觉得很是失落。马车把郝仁送到使馆门口,熊裳就这么扬长而去,毫无继续深谈的意思。

  熊裳的确没心思与郝仁废话。是战是和根本不是礼部尚书能做主的事情,赵官家掌握着军队,他说啥时候打仗就啥时候打仗。既然局面已经如此,熊裳就根本懒得费心思在国家战略上。

  宽阔的灰渣路面没有因为降雨而软化,马车在上面轻快的向南而行。跑了一阵,车子就在一片三层小楼住宅区前面停下。昏暗的天色下,这些小楼都没有灯光,看着阴森森的。熊裳尚书并没有因此而畏惧或者退却,他打开车门撑着伞进了空荡荡的住宅区。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