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章 交换战俘(六)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熊裳返回自己家,准备换了衣服之后就去工作。

  走在路上,他看到有不少扛着设备的年轻人正在搞测绘。赵太尉已经下令,要对临安进行改造。至于能够改造成什么模样,熊裳还真的见过。赵太尉搞了一个巨大的未来都市沙盘。

  那个沙盘上的标题上没有任何临安的字样,所有城市名字都是杭州这个旧称。制作这个沙盘的时候使用了热气球居高临下的进行了绘图,所以沙盘做的非常精准立体。经过杭州城内的几条江河两岸所有住宅都将拆除,沿河建起了水土保持绿化带。在绿化带旁边则是宽阔的马路。

  以前临安人是直接靠这些江河供水,在赵太尉的设计中,在杭州城外新建了好几个被层层绿树包围的水库。从这些水库到城市内用好些高高架起的输水管道连接。水库的水经过处理,经过提灌,顺着这些输水管道送到各个社区里面。

  赵太尉在给朝廷主要官员们培训的时候提出明确的‘上下水系统’。这些输水管属于上水系统的一部分,下水系统则包括大量社区厕所与公共厕所。临安居民每天的下水物有专门的人员送到城外的处理场处理成蚯蚓土。肥力十足的蚯蚓土卖给农民,蚯蚓卖给饲养场加工成饲料。

  走过这些搞测绘的年轻人之时,熊裳有种冲动,很想问问这帮人的收入是多少。熊裳从没想到大宋其实可以这么有钱,可以如此富裕。他家的亲属三年前来投奔他的时候,熊裳就给安排了一个国营的饲养场。那时候除了这种国营企业之外,熊裳也找不到别的能安置人的就业。

  到了去年,共和四年。这家亲戚夫妻两人和长子都在饲养场工作,他们每人每个月拿3到5贯不等。两个小孩子都按照规定送去学校读书。也就是说,这家五口人,每个月能收入12贯。他们住饲养场提供的茅草屋,每个月只用象征性的交些宿舍费即可。

  熊裳身为尚书,依照大宋现在俸禄减半的规定,每个月拿55贯的他,只能拿到贯。熊裳的老婆没工作,全家五口人都得由熊裳这贯养着。

  是的,亲戚家三个工作成员每人每天都要照顾超过500只鸡,要铲鸡粪,收鸡蛋,喂食,喂水。在闹鸡瘟的时候还要罚钱。

  但那又如何。便是熊裳收入恢复到55贯,他全家的收入还不到亲戚全家的三倍。熊裳好歹是六部尚书,同一时间内的全国就六个。他的亲戚只是国营养鸡场里面养鸡的,在临安城外就有好几百。双方在地位上毫无可比性,在收入上就完全有可比性。

  不过熊裳毕竟是六部尚书之一,他还不至于真的和亲戚计较。而且赵太尉执政之后就立法,官员之间送钱犯法,特别是下级给上级送钱,抓到就入罪。所以熊裳倒是节省了大票的走动钱。有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