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多罗特娅_珍妃强国攻略(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治爷他,唉……同治十三年,老臣原本心灰意冷,准备告老还乡。如果没有您,”翁同龢说着忽然捶胸顿足,失声痛哭,“我连王啖都不如啊!”

  王啖是康熙朝的太子太傅,废太子胤礽的老师。但是康熙太子之废,更像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与他本人的素质关系不大,更怪不上老师。同治却是在登基掌权之后,把自己活活作死的。翁同龢二十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直到今日,终于弥补了这份不甘。

  载湉眼眶一热,拍拍他的肩膀,把他交到载澍手里,一言不发地大步离去。

  意大利退兵,慈禧虽然有心玩弄春秋笔法,指示礼部在通行天下的公文上,将圣母皇太后的名号置于皇帝之前。但是现今社会,早不是官府一张文稿就可以一手遮天的时候了。

  《震惊中外,朝廷就三门湾事件发声》——《申报》

  《人是满洲之人,地是中国之土》——《点石斋画报》

  《蓄意挑衅,还是合理反击?》——《泰晤士商报》(英)

  《殖民地民族觉醒,重商主义将何去何从》——《华盛顿周刊》(美)

  《滑天下之大稽,本世纪最不自量力的挑衅》——《阿尔卑斯晚报》(意)

  《中国,觉醒的东方睡狮?》——《法兰西日报》

  即便在这个通讯欠发达,有线电报发三个字就得花一两银子、而且还只能覆盖中国三分之一的土地的年代,载湉也在接下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登上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

  帝党经营的几乎所有领域都从这场政治风波之中受益。

  政治上,光绪捞取了旷绝古今的声誉和威望,一时之间连小孩子扮家家都喜欢以“我在北京太和殿向你们发起讲话”作为开头。甚至连载澍也成为北京城里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日之间,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走街串巷的买卖人口中,就流传出七八个版本的孚贝勒勇退意大利公使的故事。说的是口若悬河,听的是热血沸腾。百姓们一想,皇上太神秘,但是孚贝勒常在街面儿上活动的呀,那会子我还见过他在云酥堂登台串戏呢!载澍猛然间成了风靡京城的焦点人物,出个门主动给他牵马的,买了东西死活不收他钱的人比比皆是。

  太后甩锅在先、抢功在后的行为只招来了无数的嘲讽,天高皇帝远的上海、广州、浙江一带,那些新派的报纸、画刊、杂志纷纷登出各种澄清言论,有的甚至刊出嘲讽漫画,一个丑态毕露的旗装老女人抢过年轻女郎的水晶发卡往头上插:“还是我戴着好看”。

  这些东西流传进京城,颐和园换了一大波瓷器摆设,又发下严令命各地总督搜捕对太后不敬的“违逆分子”。然而清廷对地方的控制早就不如以往,那些报纸刊物要么就是暗藏地下作者匿名,要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