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4章 江氏折戟_灵犀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业合资合作,进行资本、产业、信息、流通等方面的嫁接,最终控制整个产业链。这一现状,倒是让江风比较忧心的。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走出去战略影响下,学习曰韩模式,做大做强中国企业曾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期间出现了研究综合商社的**。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一九九四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中国政斧从一九九五年开始转向美国经济模式,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控制利率杠杆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实施干预措施。存款利率一度涨到12%左右,五年期以上保值储蓄还可以得到12%左右的保值利息,也就是说长期存款的利率几乎达到25%,这种高利率在全世界恐怕也是少见的。一系列政策的结果是货币的回笼,通胀的消失,同时也造成经济发展的急速刹车。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异常变化并没有引起曰本企业的高度重视,作为综合商社,三井物产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协助财团的关联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此时,由于中国市场没有真正开放,三井财团的众多企业正在大规模地向东南亚地区投资,但目标还是中国的市场。与此同时,三井物产已经带领曰本企业在中国成立了一批合资公司。

  一九九二年开始,以宝钢为龙头进行流动资金清欠试点,而后又在煤炭、电力、林业和有色金属四个行业清理了重点企业的三角债。然而,三角债到一九九六年达到了八千亿元。此时,三角债造成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形成产品过剩,孕育着经济危机。

  当时的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采用西方会计制度后,暴露出的都是资不抵债,被不加区别地强行清理了三角债,最终导致大失血而纷纷倒闭,而且中国读力自主的产业体系由于企业间共生关系的破坏而不断瓦解。

  此时,明珠钢铁这样的支柱型大企业在三角债被清理后,失去了来自众多国内企业的支撑,更与国内的外贸、海运、金融等企业形成了割裂关系,反而为三井物产这样的产业组织者带来机会。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明珠开始沦陷于曰企之手了。

  三井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渗透不仅仅是明珠钢铁,在中国钢铁股的行业重组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外资渗透无所不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中国的钢铁产业链中,处处都有曰本三井的身影。

  前些时候,江风看过一则报道,说是有记者专访了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驻华常务副总代表山口和夫先生。据山口介绍,三井很早就开始和中国钢铁企业合作。在合作初期,中国钢铁企业只是政斧计划下的执行机构,没有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山口和夫说:“三井为中国钢铁企业带来先进的市场理念,当然我们也从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得到了利益。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