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庐州聚兵(上)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毅的人马是在七月初二到达庐州。而这时吴甡等着他,以是等得望眼欲穿了。

  虽然吴甡比商毅动身的时间早了大半个月,但北京离庐州更远一些,而且中原地区以被李自成所占,还必须绕着道走,再加上吴甡又是刻意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因此只比商毅提前了七天到达庐州。

  之所以把这次吴甡南下督师的地点放在庐州,是因为长江中游的地区被农民军占领,特别是武昌失守,导致南京吃紧。崇祯最担心的就是农民会顺江而下,一举攻克南京,席卷江南诸地。南京不仅是明朝的第二首都,同时也是整个江南地区的屏障,而现在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七成来自于江南地区,因此南京一但失守,不仅仅意味第二首都失守,而且等于是彻底切断了明朝的财政收入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吴甡南下督师的首要目地,就是先要保住南京不失。然后再能再谈其他的事情。而庐州就是南京的门户,左良玉己驻军在九江,吴甡再守住庐州,基本就可以保证南京的安全了。

  不过吴甡在南下的过程中,虽然走得不快,但他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做,而且在沿路上尽力招集地方军马,扩大自己的队伍,使人马达到了五万余人。同时又下令驻守在安庆府的刘良佐和黄得功部也得自己靠陇,分别驻守六安州和庐江,保护庐州府西南入口。而且这样一来,加上刘良佐和黄得功部至少在名议上,吴甡手里以经拥有了近十万的大军。

  同时吴甡也深知手里只有人马还不行,因为人要吃,马要喂,还要有银子才能使士兵卖力作战,没粮没钱,就什么事也办不了.因此又让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筹备粮草军资,运抵庐州以供军用,以便人马到了庐州之后,至少在后勤补济方面有充份保障。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崇祯选择吴甡南下督师也不是没有道理。吴甡为人虽然狡猾了一些,但还是有相当的能力,早在崇祯六年(1633年)的时候,就干过剿贼镇抚的事情。可以说在目前来说,无论吴甡能不能担负起督师平乱的重任,但也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史可法也是十分尽职尽责的官员,和吴甡又是同属于一个阵营的——都是东林党人,因此对平乱的事情也十分上心,亲自劝说江南的富户巨商,勋戚豪门,支助钱粮物资。

  而武昌的失守对南京的震动还是非常大的,张献忠可是有名的杀人魔王,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些人心惶惶,但心张献忠会顺江而下,直取南京。而且江南一带基本都是富饶之地,又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尽管现在是明末又是小冰河期,但总体来说,条仵还是比河南、陕西等地区好得许多。因此很快就筹集了一批钱粮。而史可法也亲自押送着第一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