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这就出来啦_德云小师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杂耍的发祥之地,兴盛之所,懂行的人可不要太多哦。

  当郭德刚《叫小番》的嘎调一上去,大家直接听美了。

  “啪啪啪~~好好~~”

  “好嗓子,这调门儿真高呀!”

  “这味儿忒足了,来着了!”

  台下观众纷纷起立,拍着巴掌喝彩。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人听戏曲能当场睡着,愣将国粹当成催眠曲。

  有人哼哼唧唧地跟着附和,心里美的不行。

  园子里听完,回家睡觉都还在吧唧嘴,直到被老婆一脚揣下床才得以消停。

  所以说,没有过时的艺术,只有没能耐的艺人。

  节目虽短,但力气卖得很足,台上的郭德刚和于慊再次鞠躬谢幕。

  不过想下台,依然没那么容易。

  把人弄高潮了,扔半道上不管,这会挨板砖的。

  掌声不停,愈演愈烈,郭德刚俩人只能顺势继续第三次返场。

  三。

  在华夏文化里可是一个极具魔力的数字。

  什么事不过三呐,天地人三才呀,约法三章、一气化三清、三宫六院、三思而后行、三顾茅庐、三生石等等。

  无论是神话,历史,还是文学,总之相当常见。

  相声门的返场,也有个跟“三”有关系的讲究,叫“返场不过三”。

  这个规矩传承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只是这里规定返场次数不超过三次,倒也没有那么玄乎的道理。

  相声门的艺人,吃得都是开口饭。

  微薄的收入,全仰仗观众们捧场。

  所以前辈们就想着,对观众得吊着一点胃口,不能一次性喂饱了,不然下次人家就很难再来捧你的场。

  另一个原因,就是控制演出的时间和节奏。

  到了现在,可能很多人已经不再管它是因何而起的,只是都自觉的遵守着。

  当然,这一点对于郭德刚和德芸社来说,早已经不叫事儿。

  他一个人连续返场二十五次的纪录都创造过,还会在乎一个小小的“三”?

  同样也因为他跟个疯子似的,处处与众不同,才会招致那么多同行的讨厌。

  爱一个人一定有理由,恨一个人也有理由。

  “爱是不需要理由的”,这种话是讲给傻子听的。

  只是这么干,太玩命了,不能回回都来。

  此刻,郭德刚笑眯眯地看着台下的观众。

  “第三次了哈,天儿也不早了,您诸位还不肯走,小心回去睡地板。”

  “嗨,这您就甭管啦。”于慊笑道。

  “前面呢,说也说了,唱也唱了,那这次我也偷偷懒,咱后台人不少,也叫个人上来给大伙卖卖力气。”

  “对,多跟观众熟悉熟悉。”

  “请谁上来呢?”郭德刚一副为难的表情。

  “对啊,请谁呢?”

  就在俩人纠结时,一道皂色身影已然出现在上场口,步伐不快,慢慢悠悠,跟刚散步到这里似的。

  不用说,正是换好了大褂的胡炎,只是上场的时机拉前了一些。

  他不是莽撞人,自然有自己的盘算。

  谁返场,都得弄出热闹劲儿来,不然便白瞎了这个机会。

  所以只要自己有把握兜得住,做些不一样的行为没问题,反而更容易拢神。

  比如此刻的观众,注意力便直接聚在了这个冒失鬼身上。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