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9章 文哏_德云小师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来啦,孔出空树。”

  “空树空?”

  “空树里面就没有孔子啦,这就叫: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孙悦说完直接顺自己的胸口喘气。

  胡炎笑骂道:“你也不怕把自己憋死。”

  台下当即传来“嘿嘿嘿”的笑声,远不如刚才激烈。

  甚至有些观众连声儿都没出,算是会心一笑。

  活儿越往后使,大家的反应却越来越小?

  其实这很正常,或者说这才是相家该有的反应。

  因为《对春联》,按相声类型来分,属于“文哏”。

  最初的相声艺人,分为“浑门”和“清门”。

  浑门艺人占大多数,都是些吃不上饭,没读过书的底层人,说相声就是为了挣钱活命。

  所以他们在卖艺时,为了能勾住观众,多赚俩个大字儿,那是脏活、臭活、荤黄笑话,什么劲爆说什么。

  即便后来发展到进棚子说相声时,依然不允许太太、小姐等女眷入场。

  倘若有女人想进棚子里听相声,那一准会被人拦住。

  “太太,瞧您满脸的富贵相,咱这地儿可不适合您来。”

  “为什么?”

  “嘿嘿,咱这地儿不说人话呐,您还是上别处逛逛去吧。”

  而与浑门不同的,便是“清门”。

  清门艺人很少,多是些八旗子弟、落魄书生组成的。

  甚至一开始,他们不能称之为艺人,而应该叫作“票友”更准确。

  八旗子弟吃着皇粮,说相声,纯粹就是为了找乐子。

  但甭管什么目的,他们属于念过书,有文化的人。

  所以那些脏口、臭活儿,人家肯定不屑于说的。

  干脆自己写些段子来说吧。

  于是,各种包含经典小说、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内容的作品,就这么问世了。

  干净、高雅,文化味道浓郁,后人便把这类作品称之为“文哏”。

  使这类活儿,讲究个“文而不温”的境界。

  说白了,就是包袱少,而且小,但是嘴皮子得利索,侃侃而谈。

  所以听这“文哏”活儿,会心一笑是常态,哈哈大笑,那才是外行。

  而台上的胡炎和孙悦,嘴皮子那都没得挑,使出来很有几分味道。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