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4章 吃栗子_德云小师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来得晚,急急忙忙的从门口跑进来,半道上又被什么东西一绊,直接摔了一跤。

  转眼又见他像个没事人似的,爬起来,猫着腰,继续找自己的座儿。

  虚惊一场,所有人的心思,全都回到表演上来。

  烧饼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继续念道:“牛也愁,羊也愁,鸭子也愁鹅也愁,蛤蟆愁……蛤蟆愁……”

  第二遍“蛤蟆愁”一出口,全场氛围为之一顿。

  完了。

  烧饼被刚才的动静打断了思路,忘词儿了。

  这种现象在年轻演员当中很常见。

  因为老演员经验丰富,遇上突发状况,不但不会慌神,还能借机抓个哏,砸个现挂,反而给自己的表演添上一笔彩。

  即便不抓包袱,至少心理素质是过硬的,不容易忘词儿。

  可惜,如今场上的是烧饼。

  别看他平时没溜没谱的,但借他俩胆儿,也不敢拿演出开玩笑呐!

  所以此刻烧饼心里其实比谁都急,额头直冒冷汗。

  但是这真不是急的时候,越急脑子里就越是一片空白。

  旁边的孟贺堂也在冒汗,赶紧小声提醒道:“螃蟹愁,蛤蜊愁。”

  烧饼顺势续词:“螃蟹愁,蛤蜊愁,鱼愁虾愁个个都愁。虎愁不敢把高山下,狼愁野心耍滑头,象愁脸憨皮又厚……”

  只是虽然把词儿续上了,但状态已经一去不复反。

  台下的观众可都是相家,发现不对头,一时半会儿喝倒彩,还不至于,但是回应的动静也明显降了下来。

  如此架势,烧饼心里的紧张,是不可能消除的。

  于是,他所有的花都白绣了,磕磕绊绊,吐字不清,唾沫乱飞,口风不紧,甚至还能听到几声东北口。

  这用行话来说,便叫“吃栗子”。

  一般在背贯口、绕口令,这些大段固定台词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孟贺堂舞台经验也不深,很快被哥俩一起紧张。

  点睛之笔一败,连带前面的功夫都白下了。

  当然,如果按照常理,这责任不全在演员身上。

  但是舞台之上,有常理吗?

  就好比战场之上,你跟谁去讲常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