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番外 进学(完)_娇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都没有听懂。

  他过了好半晌,才慢慢醒得过来。

  简思的师公——莫不是大柳先生?!

  即便是在最美的梦里,韩若海也从未奢想过有一回能上门得大柳先生亲传指点。

  须知那一位年事已高,除却有通家之谊的,久不见客。

  这一个大馅饼砸得下来,叫他连张口推辞的力气都使不出来,晕乎乎应了,连吃了五六碗饭,也没尝出配的菜是咸是香。

  有大柳先生在前头吊着,韩若海果然再不要什么脸面,也不再提什么回家,抓着机会得了不少指点,进益良多。

  休沐的这三日,韩若海仿佛一直踩在云端,进顾府的时候明明十分清醒,可出顾府的时候,却是晕乎乎的,直到回太学里头又上了三两天的课,才慢慢好了。

  太学的学生便罢,泰半是一心向学的,偏那国子学里头勋贵、高品之后居多,并无几个是来上进,不过混个名正言顺的荫补罢了。

  众人旁的不行,见风使舵的眼力却个个都是一等一的好。

  傅业、杨度当初才入学的时候,人人都凑上前去巴结,今次傅业被收押入监,正等着金陵城中抽调宗卷几案并做一案来判,无论最后是个什么结果,早已说明宫中态度。

  至于杨度,虽然出入都有禁卫相随,可看得久了就能发现,那相随的态势,却并不像是单纯的保护,更像是一半护着,一半守着叫他不许再同从前一样胡来。

  太后亲下了懿旨收押傅业,又把杨度看得死死的,明面上是在敲打娘家,暗地里却也在敲打朝臣。

  小皇帝才亲政,百官正观望之中,不少人见此行状,忙把踏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

  再说那顾延章回京之后,朝野间很是闹腾了一番,最后果然由天子下诏,着其任了三司使,在任上极有一番作为,此处且不赘言。

  却只说韩若海与顾简思两个在太学读书,明明一齐由外舍升入内舍,又从内舍升入上舍,都有一甲之才,不知为何,竟是隔了多年,先后下场。

  韩若海口风把得严,顾简思更是不爱说闲话的,有杜檀之拦着,再兼顾家有意遮掩,亲友也全不多言,是以直到多年以后,殿试结束,琼林宴毕,由人牵头修了同年录,见得高高在上的那一位后头写着“父给事中、参知政事顾延章,加检校太傅、行工部侍郎、充枢密使”,才哗然大惊。

  再有同批入学的士子想起当年杨度、傅业之事,联系前后,始有恍然大悟之感。

  回头去细推,那顾简思又何尝说过谎?

  他说他籍贯延州,祖上经商,由延州州学选送入京,果然字字句句,全然对应得上——那顾延章顾参政,从前不就是延州商户出身?

  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养出一个州学第一,一路升入太学的儿子,自是再正常不过。

  却又那几位教过他的先生,今后年年授课时便把此人事迹拿出来同新士子们说,什么才学横溢、踏实细致,从不自恃身家背景云云。

  至于那虞先生,更是每回都要把当日在学斋中顾简思做导洛通汴文章的事情细细叙述,甚至还要描述一番自己知道其人身份前同身份后的心路历程,又不忘嘱咐新人们道:“作文必要脚踏实地,不亲身所历,便不好胡乱而书,万不能学那顾简思——除非你能像他,十年前有那样一个父亲帮着勘查,十年后自己又再走一回。”

  每每这般说完,便能得到新生们长长的唏嘘声并极敬仰的眼神。

  ——能教出这样一个学生,难道还不能说明虞先生之教才?

  至于勘查实地的究竟是顾简思的父亲顾延章,还是另有人在,虞先生虽没有亲身所历,也没有认真核对,却不妨碍他万般笃定地说来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