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四章 全年收成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人都知道王延兴会敛财,而且,也知道,王延兴的财富最大的来源,是在两大合作社里所占的股份。

  想想也是,单是南海合作社的账面财产便达到了四千万贯之巨,王延兴在其中,占一半的份额,也就是两千万贯!

  再加上一个体量相当的联合航运合作社,那又是一千多万贯。

  然而,两大合作社给王延兴提供了巨大的账面财富的同时,所提供的现金银钱,其实还是在二、三十万贯这个水平。

  相比之下,他全资控制的各大工坊的名义财富并不算大,而其所创造的银钱,却是比这个二三十万贯的水平还要高!

  想想也是,一瓶蒸馏酒,成本不过百十文,却要卖到上百贯,那当真是一本万利的超级暴利。

  另外,琉璃制品也是如此,一套翠玉盘花纹的餐具,用模具直接压制而成,价格不过五六百钱,却要卖到上十贯:而且,这种餐具的销量,比那种利润高的不像话的高度酒,可要大多了。

  不过销量最大的还是明瓦和窗玻璃。

  一片造价三、五文的玻璃片,能卖到几十倍的价格去,销量还一天比一天高,那是想不赚钱都难啊!

  当然,酒厂的主要卖的酒,也并非那种看着价格就想骂娘的高度酒,而是价格不那么高不可攀的黄酒以及用糖蜜酿制的朗姆酒——当然,在这里不叫朗姆酒,而是被成为石蜜酒。

  正是因为靠着垄断,酒厂和琉璃厂,都分别为王延兴提供了差不多十万贯的收入。

  单是这两项的收入,就差不多跟合作社持平了。

  而铁场和盐场,也一直是王延兴的钱袋子。

  只是,因为盐和铁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如果售价太高,定然是要伤到人们的购买力。

  所以,这两样的价格,在他的故意压低之下,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微微地调低一点点。

  今年的价格,便下降了大约百分之五。

  当然,就算是下降了百分之五,这两项的利润率,依旧在百分之两百到百分之五百之间……

  比不得酒和琉璃器皿的变态暴利,却胜在量大!

  今年,海檀山和儋州两地的盐场,一共贡献了将近三万贯的利润。

  铁场的利润则达到了五万余贯。

  不得不说,这两处,所创造的财富,依旧十分庞大!

  而此外,利润额也达到这个规模的,却是茶场……

  当然,这茶场自然不是已经将大部分股权记在了采儿名下的郁香茗茶,而是专门供给番商的外贸茶场。

  在这里,工人门将整支整支的茶树树杈剪回来后,不管上面的茶叶的老幼,全部摘下来,一把炒,炒到半干后,再丢到由铁器制作所造出来的粉碎机里,一阵轰隆隆地搅,绞碎成全是碎末末,碎渣渣。

  将这些渣渣沫沫直接用大小均一的竹筒子,半斤一装,半斤一装的,那是卖给番商船上水手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