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四章:改进之处_熬鹰航空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没有必要打听太多。

  搞明白这架夜航归来的战机的是什么情况,还意外的知道了唐昌红的消息。杨辉满意的回去,新的一天还有新的情况

  新的一天已经是五月中旬,计划中的涡扇10发动机装上了歼七四飞机,就要进行试飞了。

  经过三年时间的巨资投入,加上技术上也不是太冒险,这款改进自涡喷13的涡扇10发动机已经完成定型,技术上基本可靠。

  这一天的跑道一旁的观礼台挤满了人群,大家都争相向前,要看看这款几乎是“全新”的多用途战斗机。

  歼七四的首飞引来了海军的高度重视,这款新的战机装备之后。海军可以在装备上和东亚、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军备处在同一水平。

  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之后,海军的作战范围将会有极大的扩大,南海的所有海空都可以飞去巡航一番,原本放弃的一些海岛或许可以考虑拿回来试试。

  一款为海军量身设计的多用途飞机。自然就没有空军的份,0611负责研发的歼七五已经早一步试飞,空军现在正在锦官城眼巴巴的望着歼七五。

  在跑道中的这架飞机源自歼教七A型,但现在又和歼教七A有了很大的不同,歼教七A的座舱是从歼七的单座座舱改进而来,但座舱高度抬升很多。

  现在又将歼教七A串列双座座舱改为单座座舱。歼七四继承歼教七A的座舱设计优点,尽管是单座设计,但和老式歼七相比,座舱要抬升很多,视野范围有了质的飞跃。

  而起落架的设计更是让人怎么看都觉得赏心悦目,单发飞机机身比较窄,本来就不适合将主起落架设计在靠近到机身处,这样容易发生侧翻。

  但F16上使用的外八字的起落架流行起来之后,才发现原来起落架这样设计也可以嘛,西南科工也学到了这一招。

  重新设计之后将起落架收入机腹,机身又不得不做了一些改进,从进气道外表面直接平稳、圆滑过渡,这就将起落架安放的位置挤了出来,不过在放机轮的地方还是有一个小突出,但不影响整体。

  单从机身的设计来看,机身中断完全就是后世的枭龙01号机的样子,前段和座舱部分则是因为军队对航程的要求,延续了歼教七A的驼背,倒是颇有些后世歼十的风范。

  因为中段机身要装起落架,也就放大了一点,为了更加符合面积率设计,不得不将后机身直径放大了一些,刚好适合涡扇10的尺寸。

  仅仅只是从外面看,觉得只是后机身放大了一些,那就大错特错,后机身的设计是由歼教七A研制时从0132借调过来的那些技术人员从新设计的。

  关于老歼七、甚至歼教七A的后舱设计,可以吐槽的实在太多,歼七在设计中有个很大的诡异之处,就是这款飞机在换发动机的时候相当奇葩。

  想要维护发动机?对不起,你需要将整个后机身全部拆掉,一直拆到主翼翼根处,然后才能看到一台发动机的真身。

  这就是相当大的一个缺点,在大多数飞机都是直接采用发动机快卸设计的时候,老歼七的这种设计简直反人类,拆掉整个后机身所需要的工时绝对不少。

  苏系发动机性能本来就不怎么样,维修的比较频繁,你还给设计出这样的后机身舱段,这对军队伍的战斗力绝对是相当大的损害。

  另外:战时的维修保障怎么办?飞机的出勤率怎么办?甚至往大了说,由于维修所耗的工时多一些带来的飞机全寿命使用周期成本居高不下怎么办?都绝对是毒点。

  好在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由二所和0132厂借调而来的这些技术人员一起合作,新的后机身设计横空而出。

  采用三块式结构设计的发动机仓,在取放发动机的时候只需打开舱盖就可以直接看到发动机和机身的连接处,拆装发动机速度比原来的老歼七快了至少十倍还多。

  当然在机头侧前方的可拆卸式加受油锥,则是共和国和军用飞机的第一例,这才是歼教七A战斗机以如此之小的身板做大航程飞行的秘密。

  PS:最近状态不佳,正在调整中,大家见谅一下。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