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条铁路_城姬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历三年十一月,魏国的钱款全部抵达,刘晔迫不及待扛着战舰……啊不,乘着战舰离开了楚国,终于可以回家过年!

  蜀侯在楚历四年,需要订购盐锦的三成定金,也已经筹备完成,并且在上个月顺着三峡送了过来。

  楚国也言而有信,在运着楚币的船出夔门之后,新野一师就在组织撤离巴东郡。

  不过三峡这一带的布置,却完全不浪费,因为……还要源源不断向益州输送各类商品,尤其是官方的盐与锦!

  刘璋果然最终还是答应了楚国的条件。

  甚至还觉得,以楚国给自己价格,蜀侯府完全有利可图!

  能够看出其中不妥,并且唯一有希望制止刘璋的张松,此时正代表刘璋,赴汉室朝廷“述职”,同时也是求助。

  直到楚国都已经将蜀侯的定金,投入到了铁路中,张松才返回城都。

  然而此时刘璋都已经付了高额定金,并且……现在楚国也不可能再重新谈过,想要毁约、就只能做好开战的准备,而这是刘璋绝对无法接受的。

  张松也只好退求其次,谏言刘璋千万不要贪恋楚盐、楚锦的利润,务必将这生意,与其他士族分摊风险!

  所谓的“风险”,并不是楚盐、楚锦的利润带来的风险,而是……井盐、蜀锦的大户们,得知这个消息、并且自身市场不断萎缩之后,可能会进行的危险举动。

  即便如此,张松依旧觉得不妥,只可惜楚盐、楚锦的进入,已经无法制止,在暗自叹息的同时,也感叹着:不愧是楚王殿下!

  实际上张松这种程度的“补丁”,本来就在白图的预料之中,不过无所谓……

  只要大量的楚盐、楚锦进入益州,就必然会压制蜀锦和井盐,这两种原本益州的支柱产业,哪怕刘璋与原本盐锦大族合作,令他不会马上被盐锦大族记恨,也会造成益州本土的盐锦减产。

  原本的盐锦大族,以有利可图的成本,直接获得楚盐、楚锦,看似损失不大,然而接下来将是大量原本的盐工、织工,一系列中间商,以及小作坊受到影响!

  受反噬是必然的,只是从中上层反噬、还是从中下层反噬的区别而已。

  当然,作为心怀百姓,对益州民生疾苦也始终放在心上的楚王,提前就已经通知留守在巴东郡的赵云、法正——在巴东郡吸纳有经验的盐工、织工,不仅在巴东郡收留,并且提供举家移居楚国本土的帮助。

  尤其是对其中技艺精湛者,打探到相应情况之后,可以派人去请、给予优厚的移居条件。

  楚国想要保持领先,也必须不断吸纳外来人才、并且不断自我改进才可以。

  哪怕盐场的保密再怎么严格,现在也已经有泄露的迹象——也不排除是被推测到规律。

  在青州、冀州沿海,海军发现齐侯、魏国都有挖掘晒盐场的企图,只是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