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3章 灰机(第五章)_远征欧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天的更新够给力吧!感谢打赏和投月票的兄弟们,明天期待兄弟们继续!当然了,鱼头也会继续爆!)

  一战时期的飞机操纵,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如果把21世纪的飞机比作迈巴赫,那一战时期的飞机就是电三轮。此时的飞机操纵靠操纵杆和脚踏板完成,前推或后拉操纵杆可带动升降舵下偏或上偏,使飞机下俯或上仰。向左或向右压操纵杆则带动副翼偏转,使飞机向左侧或向右侧滚转。脚踏板连结着垂直尾翼,蹬左脚时,垂直尾翼向左偏转,机头向左偏;反之,机头向右偏。

  秦致远现在就坐在一架“电三轮”上,把控着操纵杆飞往科西嘉岛。

  这是雷诺工厂根据秦致远的设计制造的一架单翼双发战斗机,秦致远实在是无法忍受此时的双翼或者是三翼战斗机,坚持要使用单翼。而此时的飞机使用双翼是有原因的,使用单翼必须增加面积,以提高气动能力,但因为材料问题,使用单翼就必须对结构进行强化,又会增加飞机重量,影响其他方面的性能。

  和坦克的航程不够增加副油箱一样,秦致远的应对方法还是简单粗暴,既然发动机能力不够,那么就增加发动机数量,结果就给捣鼓出来这么一个游离于战斗机和轰炸机之间的奇葩。

  秦致远把这架飞机称为是重型战斗机。

  确实重,体积比普通飞机大出近一倍,重量也要高出近一半,但同时发动机的数量也增加了一倍。这些改变使得飞机的性能大为提升,飞行速度从每小时180公里提高到了230公里,飞行高度也从3800米,达到了5600米,飞行距离更是从350公里提升到570公里。

  飞行距离是秦致远唯一不满的地方,因为这样的性能,还要在马赛加一次油才能飞到科西嘉。

  好在这不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如果秦致远能多费点心思,对飞机的气动进行一下优化,哪怕只是弄个整流罩出来,飞机的飞行距离就能够有很大提高,但秦致远不想折腾,有好东西秦致远也不想送给同盟国,如果不是秦致远要方便使用,就连这个精简版的重型战斗机,秦致远都不愿意拿出来。

  和以前的飞机比起来,这架飞机最大的改进就是驾驶舱的设计。单翼不是新技术,双发也不是,封闭式的驾驶舱才是真正的首创,有了这个,秦致远就能在冬天往返于巴黎和科西嘉,再也不畏惧风雪。

  和法国普遍使用的转缸式发动机不同,秦致远的这架飞机采用了德国普遍使用的直列式发动机。轩辕两兄弟毕业于亚琛大学,他们的设计受德国人影响很深,对直列式发动机情有独衷,因此只要有机会,两兄弟马上把直列式发动机应用到秦致远的这架飞机上。

  轩辕两兄弟现在的研究方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