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8章 老头乐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这么多的钱,再这么造下去,恐怕孩子没成才,反而被村里这种优厚的待遇给弄废了。

  年末老队长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这件事,何平出席。

  “这事简单。第一,建学校。现在村里是没地方了,那就把丁屯小学那片都扩大,变成小、中、高的一贯制学校,方便村里孩子们上学。第二,把助学范围扩大,我看可以先把红旗镇纳入我们韩屯助学的范围,助学这事钱花的不多,但是名声很大,对我们韩屯来说是一件好事。”

  村委会成员们商讨了一下,觉得何平的想法不错,不过这两件事都不是韩屯自己能够决定的,还得去跟镇里、区里沟通一番。

  有人愿意出钱修学校,区里自然高兴,二话不说便向营城市教育局打报告。

  韩屯作为全国闻名的改革典型不差钱,想要兴办小、初、高一贯制学校,这对地区的教育是件好事,所有材料准备齐全,韩屯只花了不到一个时间便跑下了一贯制学校的手续。

  学校的名字在何平的建议下取名——复兴。

  复兴小学、复兴初中、复兴高中,三所学校将在丁屯小学的原基础上扩建,为此占用了不少丁屯村民的土地。

  不过村里有了小学、初中、高中对丁屯来说是好事,丁屯村委会经过研究拒绝了韩屯村委会给予的补偿,只需要为占地村民解决住房问题即可,为一贯制学校的建设省下了一笔费用。

  新的复兴学校投资1500万建设,计划于91年春开始建设,91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

  何平主动揽下了复兴学校董事会董事长的职务,这一点也得到了韩屯村民的一致认同。

  无论是财力,还是社会名望,何平都是复兴学校董事长当仁不让的选择。

  年末的两个月时间内,复兴学校理事会、管理层等学校管理机构在何平的推动下逐步完善,何平还特地拉来了已经退休的原平县教育局局长瞿靖难当学校校长。

  在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余热这一行动上,何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人送外号——老头乐。

  “我们虽然是民办学校,但在招生生源方面不能放松要求。我的想法是小学还是以周围村的生源为主,初中和高中则开放向周边地区招生,设置一定的门槛,对于成绩靠前的学生们不仅要免除学杂费,更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在面对公办高中时的竞争力。”

  “比例呢?这个比例控制在多少?”瞿靖难问道。

  “前100名可以免除学杂费,前五十名可以获得物质奖励,至于这个物质奖励的标准,就由你们学校管理层来确定,毕竟你们才是第一线的工作者,对于这种情况最了解。”

  奖励机制的存在可以确保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苗,虽然有可能在初期造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