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章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章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张纯如,父母是第一批移民华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移民美帝后在伊利诺伊大学任教,从小就在知识分子家庭成长的张纯如自然成为了一名文艺学者。

  从小张纯如在文字方面就展现出特殊的天赋,喜爱读书,喜爱写作而且拥有独立人格,并非想一般作家想要用写作发泄或者满足自身的成就感。

  张纯如喜欢严肃现实的历史题材,希望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来传递关于人生,人文,良知,善恶的思想。

  同时她也是个天才,不但在文艺领域,在科技领域也有小有建树,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就拿到了计算机博士学位,然后转到了新闻科系,因为受到当时记者这个无冕之王的职业吸引,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

  也是在实习记者的这段时光中,张纯如磨练了坚韧的性格和极强的责任心,以柔弱女子之身选择一条通往绝望,并且荆棘遍地的道路。

  从小生活在美帝的张纯如的汉语说的并不差,因为父母从小就对他进行华夏文化的教育,她写第一本的时候,就是想致敬之前经历千辛万苦也要回归祖国参加建设的钱学森先生。

  张纯如希望自己能成为钱学森先生一样的人,尽管她没有那么大的才能,但是也希望为祖国尽一份心意和报效。

  岁张纯如第一次踏足祖国,想要为钱学森先生修书立传,但是因为特殊原因没有采访到,于是去了杭城了解钱学森先生的过往,最后出版了《蚕丝—龙国导弹之父》

  书名寓意,春蚕到死丝方尽。

  这是一个拥有无限才情与责任心的华夏女子。

  对于华夏人来说,金陵大屠杀事件是上过学的华夏后裔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是对海外华侨的后裔,因为一些官方因素,金陵大屠杀事件在海外,鲜为人知,似乎出了亚洲,就没有其他国家关于这件事情的任何记载。

  张纯如虽然从小从父母那里听说过二战时期的侵华事情,但是却对金陵事件认知模糊,

  1994年一次偶然的展览会上,亲眼见到关于金陵大屠杀时期的一些图片资料的时候,张纯如觉得自己的人生观都变得扭曲了。

  尤其是当听闻这个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还被东瀛方面否认,没有成为定罪的时候,张纯如觉得自己仿佛被抽空了灵魂。

  她意识到,有一些坏人,比纳粹还要可恶。

  更加可恶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甚至百分之七十的人,不知道这些坏人曾经犯下过多么罄竹难书的罪行,因为这些人不知道,所以这些罪犯便堂而皇之的否认。

  张纯如放下自己所有的工作,开始自己漫长的考证之旅,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好在,她还有一支笔,一双腿,一张嘴,一双眼,能够去听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