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三章 行将就木的昆曲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行将就木的昆曲

  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人的精神面貌和近况会很明显的呈现在外貌和气质上,这些藏在人体内的情绪对于人的外在影响真的很大。

  初见孔萍时,这位熟透了的师姐让王耀隐隐约约的感到一种危险的感觉,像是被狼盯住猎物时那样,让他很明显的感受到孔萍的目的性。

  但是这次见面却完全不一样了,虽然那种目的性还是能感受到,不过却没有之前那么明显和执拗了。

  顶替了李卓成为新戏曲发展的代表会长之后,这段时间是孔萍最忙碌最充实的时候了,再加上昆曲申遗成功,这除了对于国家文化是一项重大事件之外,对于梨园行更是一件大事。

  能够申遗成功,至少说明了昆曲在艺术领域的地位认证,还有着国际组织的保护救助,这样对于现在濒临失传的昆曲来说可以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因为有了联合国的认证和公开推广之后,就算有关部门原本不想管昆曲的死活,也得必须认真的落实了,要是昆曲真的失传或者保护不当,那这个罪过可大了。

  一向国际认证的艺术,如果失传了,那么龙国的文化就会沦为笑柄,不得不重视。

  之前听徐峰介绍过昆曲的现状,但是比王耀想象的还要惨一些,越剧那时虽然落魄,但是在杭城依旧有两个百人级别省级剧团,明珠,苏城都有百人级别以上的剧团。

  而这次到了孔萍的根据地,虽然同是省级剧团,但是足以用‘行将就木’这个成语来形容了。

  虽然剧团的剧场比百花的剧场要更大,但是这些最低年龄都在三十五岁,没有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的剧团,那种暮气沉沉的感觉真是扑面而来。

  昆曲虽然是百戏之祖,但是在近代发展的却并不顺利,起先是因为昆曲作为古代为官僚,文人服务的剧种,属于‘极右’资本行业,被批评的最惨,几乎是人人自危的状态,那段时间几乎都不敢提起昆曲两个字。

  那十年的影响,一直到开放之后,依旧给昆曲冠上一系列的名头,直到《十五贯》出现之后,昆曲才有一丝生气,但是已经晚了。

  戏曲这个东西的传承是言传身教的,培养一位徒弟至少需要十年光景,而且昆曲的培养要比其他剧种都要困难,可以说是严苛。

  因为昆曲除了对于技艺素养要求高之外,文学素养要求更高,早起昆曲的本子都是落第书生们撰写的,跟地方戏那种民间白话有些差异。

  这种落地书生大多都是才华横溢,博览群书的,所以他们写的戏文,从唱词到声腔都是有讲究的,几乎严苛到一句一腔的水准。

  所以梨园行有一句话,唱昆曲的能唱百家戏,百家戏好了也未必能唱昆曲。

  梨园行的名角除了本职戏曲之外,基本上都对昆曲有涉猎和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