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京察开始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官员都觉得这个丰州知府,根本就是消遣人的。不愿意做这么没有油水,反而有风险的官。

  李成梁对自己有次际遇,是因为什么更是明白之极,于是他建立的丰州城第一建筑,不是丰州府衙,而是丰州书院,从大同书院请来不少毕业生,搭建起一个新书院来。

  周梦臣对李成梁这种赤裸裸拍马屁的事情,有些高兴,又有些不适应。反正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高兴,自然是高兴气学,或者科学技术的传播。不适应是,他向来觉得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一件很神圣的东西,但是夹杂在肮脏的官场陋习之中,这让周梦臣有一些不舒服。

  但是做了这么多年官,他早就知道了。自然界最多的不是黑白,而是黑白之间的五彩斑斓。同样,想要做事,就不要有太多的洁癖。

  周梦臣不能打击李成梁的做法,反而请徐渭代笔,写了篇文章。高度评价了李成梁所作所为,并且要求丰州书院,求真务实。以解决百姓的难题为要。特别是在丰州与大同不一样,应该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唯一大明百姓比蒙古人更适应在草原上放牧的时候。草原才能真正成为大明的疆土,而不是阻碍。云云。

  周梦臣并没有想到。他这篇文章,虽然有自己的期望,但却没有多少指望。只是他低估了自己的威望,或者说低估了下面官员拍马的力度。

  他这一篇文章,被李成梁奉为圭臬。成为了丰州书院的指导思想。

  从来一系列技术带到了丰州,什么青贮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等一些技术。而丰州府以畜牧为主的经济模式,也让丰州书院在这方面有大方面的发展。丰州书院也成为了在畜牧方面首屈一指的书院。

  即便多年之后,丰州书院改过很多名字。但是他们的畜牧业,乃至于生物科学方面一直在海内外的重点科目。

  当然了,这是后话。

  只是,周梦臣没有想到。当年他为了建立大同书院,不知道用了多少心思。但是,随着他地位的提高,他的学说被不知道多少摆在桌面上了。随即很多信奉气学的书院在各地成立,根本不用,周梦臣打招呼。而大同书院,作为各级书院的祖庭,分量更是不同。

  周梦臣忙于各种事务的时候,在严嵩支持之下,大学士李本暂代吏部尚书主持的京察展开了,这一次,同时展开的还有外察。总之,严厉之极。

  周梦臣在陕西都能感受到从北京吹来的凌厉的寒风。

  他的得力助手之一,陕西巡抚唐时英,就在外察之中,被罢免了。

  周梦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吃惊之极。

  他与唐时英见面的时间不多,很多事情都是从公务上了解,但是总体上来说,周梦臣还是挺认可唐时英的。周梦臣坐镇的地方,是地震的重灾区,但并不是说,其他地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