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壶口地势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察。当然了,也是周梦臣觉得最容易被说服的人。

  韩邦奇捏着胡须,说道:“如果真能打通黄河航道,从此万里黄河融为一体,不仅仅秦晋两省之幸事,亦是国家之幸事,天下之幸事。只是韩某久居乡里,不知道天下竟真有此神物?”

  韩邦奇从来是知道,陕西之难。朝邑还算是好的。靠近河南,山西,出入关中,也比较容易的。但是西北很多地方就不然了。想要去一趟京师赶考,就要花费一两年的时间。很多穷困的学子根本承担不了。如果仅仅是考进士也就罢了。但是事情不仅仅是如此。

  大同交通要比西北要多了,依旧运粮困难,而甘肃之地,远离中原,这种控制力的衰弱,甚至让蒙古人横穿甘肃,进入青海,成为所谓的海虏。以至于西北用兵更多。

  用兵越多,越需要后勤物资,而后勤需要越多,转运就越难,这都是压在陕西省百姓身上的重担,本来粮食生产就很吃力了,还三面环敌,简直可以说是大明国土的一片突出部。

  这还是河朔省建立,减轻了陕西很多边防压力的情况下,。

  所以,韩邦奇对于能减轻陕西负担的做法,从来是支撑的。他不在乎什么奇巧淫技,他在乎的是,周梦臣没有吹大吧?

  “大人,草民也想问问,这事情真能成吗?如果真能成,我晋商愿意砸锅卖铁,也要支持朝廷。”张允熙说道。

  周梦臣摇摇头,说道:“朝廷自有法度,哪里需要你砸锅卖铁啊?徐杲,你来过壶口数次,你说说吧。”

  徐杲说道:“是。”

  徐杲是诸位弟子之中,来得比较早的一位,也算是壶口铁路总设计师与工程师。

  徐杲在京师,也算是人上人了,经常为达官贵人营造宅院,甚至还接宫里的活,只是时间越长,徐杲越来越觉得没有挑战性。

  的确,他如果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大匠。到了这个地步,已经算是顶尖了。这一辈子最多,再增加一个为皇帝修建寝陵的履历。就算大圆满了。

  只是徐杲在周梦臣门下学习过,已经不满足一个传统工匠的顶峰。甚至不满足于修建宅院了。无他,这些宅院都是有一定之规,就好像是公式一般,根本无法满足徐杲匠心独运的可望。

  特别是西山运河的经历,不仅仅让潘季驯提前了解该怎么使用蒸汽动力,也让徐杲摸着了一种崭新的,有无限可能的建筑模式的开始。

  这一次,铁路在徐杲看来,并没有什么难度,但也是有一些小小的挑战。

  徐杲说道:“师傅,我已经勘探过了,这十里龙漕,看似十里,但其实有十四里之长。想要绕过这十里龙漕,就需要在壶口之下,与龙漕之上,分别修建两个港口。而且要留有余地,具体情况,还有细细勘探水深地质,才能确定这上下两个港口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