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四章 准备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精度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但凡出了一点点计算的错误,都有可能出现当食不食,当不食却食的情况出现。

  这还是计算上的问题。

  还数据上的问题。

  肉眼观察太阳月亮运行,因为阳光与大气层的原因,这是有视差的。这个视差不会太大,但是只要差上一点,就足够造成计算不准的误差了。

  这是古人计算的痛点与难点。

  当然了,周梦臣的天文数学水平远朝过他们。但并不是说,周梦臣计算的时候,就没有难点了。

  第一个难点,就是视差的问题。

  这不是周梦臣刚刚开始想到的。而是计算几次之后,忽然想到的。但是他也不知道视差的精确值,他努力测算了几次之后,取了一个近似值。至于剩下的,就是一个初中数学就可以计算的问题了。

  唯独是数目比较大一点而已。

  周梦臣与程大位两人反复验算,确信万无一失。

  但是即便如此,周梦臣能确定的,仅仅是今日有日食,根本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午时前后。

  对于天地自然,周梦臣可以确定没有问题,毕竟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太阳系还是那个太阳系,就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人心鬼蜮,却是周梦臣最担心的事情了。

  无他,周梦臣一切计算办法,都是以后世日心说太阳系模型来计算的,至于关于太阳系以外的宇宙,周梦臣也用不着,自然不会多说。仅仅是日心说,周梦臣就担心今日有多少人能够接受。

  地球是圆的,这一点很多人都默认了。甚至在天文验算之中,都是确定了。浑天说一直有市场的。并确信大地是有弧度的。

  只是很少有提出来而已。

  周梦臣主张地球是圆的,仅仅是进了一步而已。

  但是主张日心说,却不一样了。

  古代绝大多数天文学说,都是以大地为宇宙的中心。几乎坚不可摧。日心说,遇见太多的阻力了。

  不过,周梦臣细细研究过了,并不是太担心的。

  原因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首先大明经过了明初高压之后,正德之后,风气开放,说什么都有。连很多非君的学说都能流传。更不要说日心说这样的学说了。哥白尼如果在大明绝对不会被火烧死。最多被当成狂人而已。

  第二个原因,就是朱熹这个人。

  朱熹对天文上很多看法,还是比较先进的。比如,朱熹认为“天运不息,昼夜坤转,故地榷在中间。”“地之四面底下,却靠着那天,天包地,其气无所不通,要之连地下亦是天。”几乎都指明了地球是圆的了。

  还有朱熹继承了张载的气说,不认为日月群星都依附在一个天球之上,而是随气浮沉远近。

  也就是说,日心说或许与朱熹一些说法相冲。但是并不是不可以解释为朱熹的天文观点的进一步延伸。

  这也是周梦臣细细读过了朱熹的著作,才确信的一点。

  只是即便如此,这里面还是有很多人现实利益冲突与思想冲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承认现实的,这就是人心鬼蜮的考验。

  当然了,这个考验不仅仅是今日。会伴随周梦臣一生。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