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移关中填河套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关中士绅们要做的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兼并土地,大量失地百姓沦为佃户。到时候周梦臣再来一次大移民。估计大部分关中士绅就要面对佃户价格忽然升高的窘迫。虽然不知道让他们还不上贷款破产,但却也能狠狠出一口血。

  在徐渭的计划之中,周梦臣的名声反而不会受损,甚至还能更好。

  周梦臣说道:“好了,这一件事情我先想想。贷款给士绅这一件事情。我原则上不干涉黄河银行的正常经营。”他沉吟了片刻,说道:“这样吧,我请韩师叔与张家兄弟碰一个面吧。让他们自己聊聊。”他又微微一顿,说道:“算了,还是请韩师叔来这里,我亲自与他说吧。”

  周梦臣知道韩邦奇作为陕西士大夫的领袖,情况与杨博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双方走的路线就不一样,杨博走得是官场路线,在官场之上做得也都是实事。比如抵抗土蛮。总体上来说,做实事的人都比较实际,所以杨博成为晋商的总后台,他并不排斥商业。

  但是韩邦奇就不一来了。

  首先是陕西与山西的不同,陕西气氛比山西更保守,更不要说蒲州距离盐池不远,本来就是商业氛围。

  其次,就是韩邦奇走得路线与杨博截然不同,从韩邦奇的家产就知道,韩家绝对没有怎么参与商业行为,韩邦奇与他已经去世的弟弟,都是大学问家,也就证明了,韩家走的路子,是耕读传家。最注重学问。

  一般这样的人都是有洁癖的。看不起商人。他不亲自说,他担心张家兄弟,在韩邦奇面前都开不了口,除非张四维从北京回来,才有在韩邦奇面前开口的资格。

  徐渭说道:“我明白。”

  韩邦奇很快就来了。

  周梦臣在陕西做事,很多事情都要与韩邦奇商议。只要能挣得韩邦奇的同意,下面的事情就容易办了。如果不能挣得韩邦奇的同意,事情就不好办了。

  周梦臣见了韩邦奇委婉的将黄河银行前因后果,与张家兄弟方案。说给韩邦奇听。

  谁知道,韩邦奇根本没有对后者多问,而是对前者反复询问。让周梦臣不得不不厌口舌的解释。

  最后,韩邦奇说道:“真是奇思妙想。有此银行,将来关中赋税如果能够折银,通过银行运输到京师,不知道省了多少费用,关中父老都是松一口气了。”

  大明赋税很多时候运费是要比正赋还高。

  将赋税运送到朝廷指定的地点,成为了大明百姓一大难题,甚至有不少百姓一场押运赋税,就是倾家荡产之路。这已经是百姓沉重负担。

  如果能将赋税也如异地存取银子一样方便。百姓负担就会大大减轻。

  周梦臣听了,也佩服韩邦奇的敏锐,他说道:“其实,晚辈也有这个想法。不过,事情要一步步来,有些事情急不得。”

  周梦臣自然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