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四章 大学问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些心学弟子投身政治之中,甚至本能入翰林院,却不入,就是秉承王阳明之念。并且屡次上奏,对内阁大权进行限制,大礼仪之初,张文忠势单力孤,引心学门人入局,结果也是因为这一件事情,恶了张文忠,张文忠更是几乎将心学门人罢免一空。如驺守益,徐阶,唐顺之,等心学门人大多被此事牵连。”

  周梦臣听了,心中有些苦涩。

  他进京的时候,感觉北京没有多少心学氛围,以为心学对北京没有什么影响力。而今才明白。气学是除却王廷相之后,没有什么得力的干将与大官。而心学不是,而是心学刚刚遭受了一番打压。

  更让周梦臣的无语的是,即便是被朝廷打压过的心学,在北京的影响力也比气学多了几个数量级。

  两个学派的差距,真是不可以道计。心学天下显学的名声,绝非白来的。

  也明白了为什么说,如果王阳明还活着为什么会看不惯徐阶。就是徐阶完全违背了王阳明的政治理念。因为徐阶本身就是翰林内阁体系的受益者。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徐阶何以入内阁。同样徐阶将张居正安排在翰林院之中,并将张居正当成自己的衣钵传人,可见徐阶也没有想过继续攻击或者废除这一体制。

  从这个角度来看,徐阶到底是一个政客。政客都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拿来用,对自己没有用的东西,都是选择性忽视。

  “你觉得心学的大学问如何?”吴廷翰强打精神问道。

  周梦臣沉吟了片刻说道:“太虚了。教化如何是万能的。天下间就没有恶人了。不过也能理解。阳明公身处下僚,有志不得张。谈论朝政,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只能泛泛而论。不过。管他对翰林内阁制度的看法,也是大有见地的。正中时弊。”

  其实,王阳明对内阁体制的一些看法,一点都没有错。

  内阁成为明朝后期的基本制度,但是内阁制度有先天缺陷。存在着职权不清,首辅权力过大。没有具体明确的权力规定。既可以无穷的,又能是无穷小。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

  之所以有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内阁制度,本身与大明体制都存在冲突的。大明体制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太祖皇帝一手一脚打磨出来的。不需要怀疑太祖皇帝的政治才华。虽然在太祖皇帝体制之中,存在皇帝工作量太大的问题。但内部的分工与制衡,其实是做得很好,否则清代即便沿用。

  但是内阁制度却不是太祖皇帝所创。是成祖皇帝所创。本来不是一个临时机构,一点一点地加强。最后在正德去世,新皇没有登基的空当之中,杨廷和假借皇权,做出一系列大事,改易正德之政,将内阁大权推上一个新的高峰,这也是杨廷和能与嘉靖掰手腕的底气。

  从这个过程来看,就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