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井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刻。周梦臣对古代脆弱的生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旱情。

  “周兄也在这里?”周梦臣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道。他转身一看,却是张叔大。立即行道:“张兄。”

  养济院的正门与府学后面相距不远,而这司湖更是在府学之后,甚至一部分司湖水都被引入府学后院之中,可以说是一墙之隔。

  张叔大看了眼前一切,说道:“民生多艰。近些年来,湖广水旱频发,旱灾还好一点,最怕的是水灾。我家住荆州,万里长江第一洲。首当其冲。总体来说,旱总比涝啊。只是最怕久旱必涝。”

  荆州一带,从来是长江水灾的重灾区。

  因为长江出三峡在荆州一带一泄千里。再加上从明代开始,湖广熟,天下足。之所以如此,就是在明代中期,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一个个湖泊就此消失,长江两岸有了大量耕田的同时。

  长江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储存江水的地方。

  长江水患也越演越烈,越往后,越厉害,到了而今,长江水患远在黄河之上了。

  周梦臣皱眉,说道:“今年应该不至于吧?”

  张叔大摇摇头,也没有说什么。这种事情如何说的准啊?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他岔开话题,说道:“周兄,怎么在这里?我听说这一段时间,车巡抚已经下令要求湖广各级府县都停止其他政务,一切以抗旱为要,江夏县衙之中,估计忙得脚不点地了。”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托之前的福,县令将我当神仙供着。我什么事情都没有?”

  张叔大说道:“却是屈才了。”

  周梦臣心中微微一动,说道:“正好,我有事与张兄请教一二。”

  张叔大目光与周梦臣的目光一对,心中若有所思,说道:“好。”

  两人来到了养济院之中。

  周梦臣说道:“我久在书斋之中,却不知道抗旱以何事为要?”

  张叔大听了,说道:“抗旱自然是修建水利为要,很多地方只要修建一些沟渠,即便遇见旱灾,也不怎么怕了。只是而今修建水利,却是临渊结网,临渴掘井之举,有些太迟了。所以一般来说,抗旱,当以两事为主,一是修建水车,二是挖井。这是见效最快的,也是周兄用武之地。”

  周梦臣见被张叔大看破了,也不隐瞒,说道:“张兄,所言极是。我这一点微末本事,比不上张兄。但是在制器上,还是有些可以自傲之处。见生民疾苦,自然不愿意袖手旁观。”

  当然了,周梦臣也是有一点私心的。

  周梦臣反思之前,他为什么转危为安,就是因为他在士林之中薄有名声。

  在古代农业生产,是一等一的大事情。

  如果在这上面有说助益,周梦臣的名声只会更大。

  这个举动,在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养望。”

  张叔大正准备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