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4章_谢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大臣求见。刘藻将胡敖与了谢漪,新提拔上来的那中官远不及胡敖机变,这时叫众臣围着,逼问得快哭出来了。幸而他知什么能说,什么说不得,再如何也都是好言相劝,请众臣先出宫去。

  刘藻一到,喧闹的场面倏而一静。

  众臣忙躬身行礼:“拜见陛下。”

  刘藻含笑道:“众卿家何事聚于此?”

  众人方才尚高呼要见陛下,这时见她来了,竟不敢开口了。

  刘藻看了眼天色,天色昏沉,阴云皑皑,看着是要下雪。眼前还挤挤挨挨地立着众多等着发难的大臣,可刘藻的心思忽然就远了,想的是谢相出宫,不知可穿够了衣物。

  “陛下,臣等有事要奏。”一名大臣出声道。

  皇帝将落在天边的目光收回,淡淡道:“哦,既是有事,那随朕入殿去吧。”

  宣室殿已被火炉烤得暖暖的,众臣在外头吹了许久的冷风,一入殿,便打了个哆嗦,而后方由暖意,浸透到全身。

  刘藻在上头坐下,饮了口蜜水,方问:“众卿有事,禀来便是。”

  说罢将耳杯置于案上,目光也随意地落在为首的那大臣身上。那大臣心下一惊,竟不敢言。

  孙次卿的尸身丢在乱葬岗里,一家老小全部枭首于城外,济阳王被押解入京,夺爵下狱,在狱中第五日,不知发生了什么,济阳王与王世子投缳自尽。还有许多附逆的大臣,死的死,贬的贬,怕是今生再无出头之日。

  前车之鉴不远,众臣自是忌惮。

  刘藻等了半晌,无人开口,环视了一圈殿上。众臣忙低下头,仿佛担心自己的模样被陛下记下了。

  皇帝笑了一声,道:“朕知你们为何而来。”

  大臣们愈加心惊,只怕做了出头鸟。他们来前,自是义愤填膺,且又结伴而来,这殿上少说也有二十人,再如何,陛下也不至于责众,可不知为何,陛下驾临之后,他们却谁也不敢出头了。

  “怎么这么大的事,就你们来了,三公九卿无一人在?”刘藻又道。

  殿上寂静一片,无人出声。

  刘藻冷嗤了一声。为首的那一个见不能再不出声了,左右看了看,只得硬着头皮,回道:“臣等关切……”

  “三公九卿皆不关切,只汝等关切?”皇帝问道。

  于是,更无人开口了。

  刘藻摆摆手,道:“都退下吧。”

  大臣们如蒙大赦,忙就走了。

  刘藻要等的根本不是这些小卒子,朝中从来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可偏偏那几名老臣,却不肯出头。

  她等了半日,仍无人来,不免兴味索然。

  而老臣们更是为难,他们以为巩侯已入后宫,便不该干政。可孙次卿的骸骨怕是都没凉透呢,殷鉴未远,他们哪里敢如上回立后时那般大张旗鼓地反对,便欲再观望观望。

  如此一来,两下里就僵住了。

  夜幕将至,刘藻回了寝殿,见谢漪还未归来,便裹了件大氅,往宫门去接她。风雪交加,外头冷得很。刘藻出了殿门,想了想,又回去,拿了一身谢漪的氅衣来,方登车,往宫门去。

  到宫门不久,谢漪恰也回宫。

  她正想着今日底下禀与她的情形,辎车忽而一停,有一人掀开车门,闯了进来。她一来便将一件厚厚的氅衣裹到她身上,还握住她的手替她暖暖,口中关心道:“冷不冷?你怎么穿得这样少?”

  谢漪莞尔,让她坐到身边,问道:“大冷天的,陛下怎不在宫中等我,跑到这里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李闻:我才几天没出现,你们就另立山头,找了胡敖当粉头?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