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3章 窃听与破译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窃听与破译

  那艘科研船降落在地球表面后,林易立即控制附近的大量古网翅目飞虫凑上前去,进行侦查。

  好巧不巧的是,对方降落的位置,让林易十分熟悉-后世的莱茵河旁。当然,此时,曾经雄踞于此的耶克尔鲎早已随着泥盆纪漫长的灭绝事件烟消云散,此处,也再没什么不同。

  肉鳍鱼类,早期两栖类,类似异棘鲨的板鳃亚纲软骨鱼,在巢群大型品级撤离这片水域后迅速将生态位瓜分殆尽,继续它们的繁荣。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林易安排的这一批古网翅目飞虫之中,除去正常结构一比一复刻的,还有一种结构特殊的个体。

  这些特殊飞虫的感官系统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与生体雷达,生体射电望远镜类似,能接收到大部分频段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分析。

  根据此前的分析,对方大概率还在使用电磁波作为交流手段,而行星之内与外太空的通讯,必然需要相当大功率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而这也为林易获取对方的更多情报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这些电磁波,将会成为最佳的,让林易详细了解对方的手段。

  为了省下复杂的维生系统所占用的空间,第一批登陆行星的,是可远程控制的大型工程机械,和一些预制建筑模块,可以被很方便的展开并组装起来,与科研船的船体对接,让其真正成为行星表面的研究前哨站。

  持续的监测下,它缓缓移动至科研船登陆的位置上空,腹舱之下,无数舱门开启,随即,大量小黑点脱离其腹部,向下坠落。

  经过一番比对与分析,这几段有规律的信号似乎代表数字。再进一步结合前后信号,可以推测,这段数据前后,最有可能的是,对大气成分的分析。

  也就意味着,林易可以试着对其进行解析并破译,并获取更多关于对方的信息,再决定下一步的具体打算。

  在空投仓降落的同时,更多的无线电信号在天地间传递,而这一切都被暗中监视的特殊古网翅飞虫尽收眼底,并通过空间突触同步传递至火星地下的那些生体计算机结构处。

  同时还有大型的全地形运输载具,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工具,都被打包塞进这些庞大的空投仓内,从大气层外轨道空降至科研船所在的位置。

  不出所料,很快,似乎是科研船的异星飞船顶部,原本严丝合缝的顶部船壳缓缓从中分开,一个形似雷达天线,似乎是通讯装置的结构从中伸出,并朝向天空,发射出了第一串电磁波信号。

  看来对方确实打算大规模进行登陆,这些密集突入大气层进行轨道空降的空投仓就是最好的说明。

  而假设异星飞船的制造者也生活在具有氮氧大气层的类地行星之中,那么对它们来说最为关键的就应该也是氧气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