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1章 火箭发射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牵拉与固定。

  其内部具有大量复杂的,类似生物眼的结构,作用如同一个生体天文望远镜,由一个惊人发达的,类似晶状体的结构组成物镜,而目镜下方则由高度特化的复眼结构组成。

  大量肌肉牵拉着庞大的物镜,下方的菌毯则是源源不断的汲取营养物质,为其供能。

  海中,则是由巨大的,类似曾经漂浮母巢的漂浮结构将生体天文望远镜托起,从不同的角度监控房角石号的发射轨迹。

  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巢群品级个体此时组成了一张巨大的节点网络,形成了特殊的定位系统,搭配那些实时监控的生体天文望远镜结构,为房角石号指引方向。

  高度继续上升,速度继续加快。这里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其他类地行星,而就是地球本球,因此,第一宇宙速度可以不用林易再进行复杂的计算,直接套用后世的数据-7.91千米每秒。

  对流层,平流层.空气逐渐稀薄。但房角石号本身就不具备从外界呼吸的能力,而是依靠体内的储存罐与内循环系统完成气体交换。

  再向上,便是阻隔紫外线等,保护生态圈免受侵蚀的臭氧层所在。越过这层在行星尺度上来说薄薄的保护层,就意味着房角石号要初面紫外线与辐射的凶险。

  外壳之下的细胞组织之中,用于辐射合成作用的黑色素开始作用,吸收强烈的紫外线与其它波段的辐射,并将其能量储存起来。

  如果房角石号上具有复眼结构,此时视野中,大地将已经能呈现出弧形的轮廓。这便是两世孕育了身为智慧生物的他的地球。

  外围那些接在主体上的辅助推进器,此时燃料已经基本耗尽,连接处的结构在林易控制下自动断裂,围绕在壳体主体外的那一捆分体脱落而下,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着大气层内坠落。

  臭氧层之上,是中间层,随后便是厚厚的电离层。

  这一层中的空气已经十分稀薄,但在各种影响下,其高度电离化,带来了极高的温度-壳体外的盾鳞结构开始发挥作用,在电离层的高温与摩擦下,这层涂层开始升华并带走热量,保证主体的温度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

  助推器的燃料耗尽一段时间后,第一级的燃料与氧化剂容量也基本接近见底,标志着第一个加速段即将结束。

  房角石号的身躯开始稍稍改变轨道,追逐着晨昏线,开始了后世称为自由飞行段的过程。燃料耗尽的第一级随之断开与主体部分的连接,仅留下暂时关闭了火箭发动机的第二级,在惯性与地球引力的牵拉下保持速度,继续向前。

  沿着自转的方向,地球的引力在自转的速度下仿佛用一根无形的绳子牵拉着房角石号的身躯甩动,持续为其赋予一个前进的力,让其在电离层中继续斜向上运动。

  随后,第二级继续点火,推动房角石号进入第二个加速段,向着最终的目标轨道发起了冲击-在地面上大量结构的注视下,终于,房角石号庞大的身躯如跃出水面的鱼,跃过卡门线,进入被称作散逸层的外层空间之中!

  终于,经历了亿年的积累,巢群,一如鱼跃龙门般,跃入星海,进入了,那片繁星之间!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