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_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人才

  果然不出朱由榔所料,他旁敲侧击地问了半,才明白了二饶经历。

  二人一个叫德波尔,一个叫范迪克。如果学过荷兰语的话,就会知道前者的意思是农民,后者的意思是河堤,猜都猜得出来他们的出身。

  不过好歹是有手艺在身,他们二人来自同一个地区,本是好友,看见周围的人都跑到东方来发财,就携手而来,想要搏一把富贵。

  然后就倒了两年马桶。

  要知道现在的望远镜和钟表几乎都是从欧洲进口的,没有谁在远东地区建设工厂制造这玩意儿。原因一是需求太少,二是当地的工匠技术也不够。

  万历年利玛窦入华,倒是给当朝高官比如徐光启等人送了望远镜,但是也没有证据这个是他们来了大明才自己造的,大概率也是直接从欧洲带来当做礼品。

  白了大明这里既缺乏技术,也没有市场,两个马桶老哥悔不当初,又没有回去的路费,只能在澳门这地方下点苦力,勉勉强强混口饭吃。

  朱由榔这时候也明白了耶稣会的盘算。招徕这种“人才”要不了几个钱,而且还能甩锅:那是异教徒的荷兰人,跟咱们耶稣会有什么关系?就算被市政会攻讦,也能找个理由全身而退。

  不过那些事情都不重要,关键是二饶实力到底如何。

  “你会磨镜片,还会造望远镜?”

  “尊敬的陛下,是的。我的手艺在壕镜澳人人称道”,德波尔丝毫没有谦虚。

  朱由榔可不管那么多,直接问道:“倍率多少?”

  德波尔显然有些觉得突然,能直接问仪器参数的甲方,起码也是个有所了解的,至少随便糊弄肯定不行,于是一点不敢怠慢,谨慎地道:“两倍到三倍左右。”

  两三倍的倍率,算是最基础版的伽利略望远镜,放朱由榔前世也就是个孩子的玩具而已。但是在现在,是军国重器可能有点夸张,但对于行军打仗来,那绝对称得上有帮助。

  “你们荷兰人已经申请了专利了吧?”

  德波尔更是吃惊,这种事情出了欧洲既没人知道,也不可能有人关心,当即解释不用管这些事情,陛下让咱们造咱们就造。

  “只会造这个吗?牛顿式望远镜会造吗?”

  这个荷兰人有点迷惘:“牛顿是谁?”

  这也不怪他,现在的艾萨克爵士才五岁,离他进剑桥大学还有十三年,离那本旷世巨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还有近四十年。

  “看来是指望不上了”,朱由榔想道,什么蒸汽机,什么反射式望远镜,什么三大定律,等以后再吧。

  “唔,只要能造就好”,他打了个哈哈,换了个问题:“一支望远镜在壕镜澳市价多少?”

  “换算成明国的计量方式,大概三五十两银子的样子。”

  还好,不算特别贵,朱由榔的计划是第一期装备一百支,每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