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章 赶鸭子上架_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能赚钱的宝贝,如何能不牢牢地抓一坨在自己手里?自己的一系列实验项目早就写在了纸上,只等着工部稍微空闲下来,便要令他们开展实验。

  皇帝想到这里,朝张珆问道:“如今糖价几何?”

  张县令答道:“若是平常年月,白砂糖一斤六分银,黑砂糖一斤一分五厘银,这是糖行收糖价格,发卖民间商家或是出海,再加三到六成不等,出海船运费用另算;至于百姓零买还要再贵上一些。后甲申国难,时局动荡,糖价起伏较大。至去年更是跌了二成。”

  “还跌了?战乱之时百姓多种粮食,产糖变少不应该是涨价吗?”朱由榔奇道。

  “陛下,簇糖行收糖远销,多由广州和潮惠几处收购转卖。去年建奴南下,自福建江西入粤,潮州惠州的商人都绝迹了。现在是存糖甚多,销路少了一大块,反倒没以前那么容易卖出去。”

  “嗯,朕知道了,王弘祖”,朱由榔又朝向另一边唤道。

  “奴婢在。”

  “你要做的就是萧规曹随,以前怎么收糖,现在就怎么收糖;以前怎么发卖,现在就怎么发卖。唯二之事,你要谨记。”

  “万岁爷请吩咐,奴婢绝不敢忘。”

  “首要之事,便是保证蔗农收入。这蔗农跟普通的庄稼汉一样,卖了作物第一件事不是购置新衣,不是杀鸡宰羊,而是还贷。”

  “还贷?”王弘祖听了一愣。

  皇帝点点头:“肥料、车水、工,都是钱。没有钱,他们只有去借。这一年到头来的收成,反倒是大部分去还给了债主。”

  其实不光是要用收益去还贷,广东广西的蔗农还有一个更难受的地方,就是每个榨季制造出来的糖,居然还要给债主平白无故分一部分。是陋习也好,行规也罢,反正一直以来就是这么约定俗成的。这两笔支出可不算数目,让蔗农基本上只能维持生计而已。

  朱由榔虽然不知道这件事,但是前世可是清楚农民种地是有多少收入的。卖价高低暂且不论,种子、化肥、农药、灌溉用水、收割季节租赁机械或是雇佣散工,这些东西的费用一旦算进成本,农民的收入便显得尤为可怜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要用宫里的银子,去给蔗农低息放贷?”

  “不可”,皇帝马上就否决了这个建议,这种袖珍阉割版青苗法还是不碰为妙,顺便看了张同敞一眼:“这件事功过成败实难预料,现在也没有那么多准备金来干这个事情,一切照旧即可。若是想惠及蔗农,待工部研制的新型轧辊出来,只要能提高出汁率,也不是没有可能。”

  听了这句,王弘祖还没回话,张珆却拱手一礼:“陛下仁心,体恤百姓多艰,微臣替莞城百姓谢过陛下了。”

  “利人而利己、利民而利国罢了”,朱由榔道:“第二件事,则是朕的目的,既是要钱,更是要糖。”

  王大太监没明白,糖哪有银子看起来亲切?于是略带诧异地问道:“万岁爷,这是何意?”

  “朕会在内帑专门拨出一笔款子,用以增加白糖储备。除了让蔗农受益主动增加产量外,平日注意糖价波动,若是糖价腾贵,那多卖一些增加收益也无妨;若是糖价下降,可以适当购入,运入广州储存。这些糖,日后还有大用。但你等可不要曲解了朕的意思,不是要囤积居奇,只是略微增加储备而已。”

  糖这种东西,宫里的常见玩意儿,平民百姓的轻奢食品,能有什么大用?王弘祖是无法理解的,但是皇帝既然这么安排了,便立马应下。

  “总而言之就两句话,勿伤蔗农,闲时储备”,最后皇帝给出了总结性的结论,还开了个的玩笑:“既有驻军在此,以你的名头,都不用亲自出马,想必这一个县城应该没人敢造次。”

  “好,今日事了”,朱由榔起身道:“先拉个五百斤各色糖片,直接送到广州城的工部衙门!”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