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章掠夺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计划,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建立一个“多瑙河农业和原料行省”的野心开始在东南欧逐步实现。若干年来,莱比锡的中欧研究所一直在从事研究“协调”巴尔干农业经济与德意志工业的方法。

  举例说,德意志需要南斯拉夫的铁砂与氢氧化铝,匈牙利、乌克兰的粮食,罗马尼亚的石油与木料。因此德意志很早便已开始改变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因为在大德意志经济空间的观点下,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相当古老了”。哈布斯堡家族专家制定了一些长期的生产方案,他们认为这方案足以消除东南欧与德意志之间的经济脱节。而开创哈布斯堡家族所追求地“全欧经济体系”。

  在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诸国,调整生产以适应德意志需要地工作已有颇大的进展。这些国家向来是德意志所需的主要农业品和矿产原料之重要出产者,自意大利战争爆发以后更日益变成德意志的一个粮食来源,所以德意志设法使他们的农业与德意志需要配合。哈布斯堡家族与罗马尼亚订立的各种协定可以作为哈布斯堡家族改组多瑙河和巴尔干各国经济结构之目的和方法的一个例证。

   罗马尼亚出产大宗谷类,罗马尼亚全部可耕土地中有84%种植谷类,以玉米为重要产品,其次为小麦、大麦和燕麦。罗马尼亚又是一个重要的牲畜出产国。及其他因素减低了罗马尼亚各类产品的收获,并造成其剩余产品出口额的萎缩。

  14~18世纪期间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公国演变成为东正教及其文化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向君士坦丁堡主教效忠。他们的大公竭力仿效拜占庭的皇帝,并根据拜占庭的法典写出他们自己的法律。他们的经济是农业的,社会是乡村化的,他们的艺术和文学是东正教说教式的。但是,罗马尼亚人也具有将自己与周围国家区别开来并向西方靠拢的特质。他们的语言源於拉丁语,他们承认罗马人为自己的祖先。

  15~19世纪约4个世纪中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加深了罗马尼亚对东方的依附。经由承认苏丹的宗主权并每年向他纳贡,罗马尼亚避免直接并入奥斯曼帝国,罗马尼亚因此得以保留自己的政治机构、法律和社会结构,避免奥斯曼人在这块土地上大规模定居。

  18世纪奥斯曼的统治在一般称为法纳尔(Phanariot)政权的时期达到顶峰。由于俄罗斯和哈布斯堡君主国不断威胁边境,奥斯曼的官员决定将本地的大公换成来自君士坦丁堡法纳尔地区的希腊家族或希腊化家族的成员,他们曾他们曾充分表明自己忠于苏丹。其结果是公国的自治权被彻底削弱,贡品和军需品的缴纳急剧增加。但是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