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6章 与齐联姻,再议伐赵!_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6章与齐联姻,再议伐赵!

  秦王政十年,六月,小麦等谷物都已经收割入库。

  自此以后,治粟内史头疼的事情从粮秣的不足,变成了粮仓的不够用。

  郑国渠对于关中地区,尤其是渭河平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再加上由韩、卫两国旧土所设立的颍川郡和东郡,亦是盛产粮食的膏腴之地,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做到了四年五熟!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荀夫子的功劳。

  荀夫子作为百家之中并非一家魁首,却拥有胜过一家魁首威望的老前辈,自然肩负起了筹建大秦学宫的任务。

  既然要负责这些事务,嬴政也就顺势找了个理由,封荀夫子为上卿,同时又扩建了章台宫之中的王室书库,一共两座,分别名为天禄阁与石渠阁,以荀夫子为博士兼室之史,负责管理两座书库。

  对此,荀夫子欣然领命。

  天禄阁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秦国的王室书库,而是蕴含了秦国、韩国以及周室藏书库中经历战乱后残存的图书。

  光是周室藏书,就已经足以令天下间诸多被称之为“子”的百家高人们心动了,当年的道祖老子以及儒圣孔子无法抵抗这些诱惑,甚至为此大打出手。

  而且还不止如此,那仅仅是天禄阁之中的图书。

  另一座石渠阁,则是收集了诸子百家送来作为大秦学宫建立所需的百家经典以及基础功法的书库,收纳了诸子百家的精粹,更是意义非凡。

  看似室之史和博士不过是低品级的官职,其中却是意义非凡,若非百家公认的当世大贤,绝没有资格担任这样的官职,否则荀夫子也不会欣然领命了。

  而刚得到了嬴政的封官诏书,荀夫子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天禄阁和石渠阁,废寝忘食,要不是有着宫禁,荀夫子恐怕就要住里面了。

  对于荀夫子这样的大贤,嬴政也不担心他有什么不轨之心,索性让少府在天禄阁和石渠阁附近造了间院落,供荀夫子居住,并允许荀夫子将图书带到那间院落之中,还赐予了荀夫子随意出入宫禁的资格。

  也正是如此,荀夫子在翻阅农家典籍的时候,发现了轮种这种手段。

  原本秦国所处的关中之地倒是土地肥沃,但陇西郡、上郡、太原郡等诸多土地,由于气候、土壤、水利等因素,每年只能收获一次小麦。

  而荀夫子发现农家的典籍中,在轮种、养地和用地方面有许多讲解,于是荀夫子沉下心来钻研,带着几名弟子一同在秦国的土地上巡游,发现了常年种植豆类的土地,往往肥力惊人,而且土地松软,是难得的肥沃膏腴之地。

  综合了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荀夫子提出了那些一年只能收获一次小麦的土地,实行豆类、谷类轮种制。

  其中又细分为“禾下麦”(粟收获后种麦)和“麦下种禾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