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八章 杀之一字(上)_永历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清军的旗号上来看,洪承畴在府城之中坐镇,经标五镇以及江西提标和江西提标也都在城中,而棱堡的城头,飘扬的则是广信府总兵卜世龙的旗号。

  经标五镇在玉山县的前后两战中皆有损伤,尤其是那一场与陈文之间的野战,经标五镇中的中、左、右、后四营更是损兵折将良多,尤其是中镇几乎全军覆没,广信府城的城防主力自然是刘光弼和杨捷的部下无误了。至于棱堡的守将,陈文还真没听说过这个武将。

  攻城一事,自有个轻重缓急之分。粮草,明军可以依靠水运,但是军队规模着实不小,长久下去却是不行,陆路又有清军的优势骑兵在侧,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破城以免出现意外状况。而这广信府城和棱堡之间,陈文与洪承畴的想法到也一致,必然是先破府城,再攻棱堡为上。

  清军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援兵抵达的,棱堡又怎么看都是个硬茬子,先易后难,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的浙江明军而言,才是最为稳妥的。

  第一天陈文并没有急着发起进攻,大军在广信府城以东扎稳了营盘,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摆明了稳扎稳打的态度。

  这是洪承畴希望看到的,明军越是求稳,耽误的时间就越多,粮草压力也就越大,他的骑兵虽然在玉山那一战中受损不小,但是比起明军却依旧处在优势之中。广信府城以东数十里的地盘早已被清军弄成了无人区,就这么拖下去,凭借着骑兵游弋突袭,明军迟早会撑不下去的。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明军依旧没有动静,不过根据探马和出城袭扰的骑队汇报,明军这两日始终在借助于信江的运力来运送木料,以便于搭建攻城器械。

  水运,这是清军所难以干扰到的。信江虽然直入鄱阳湖,但是广信府城在信江上却是常年有浮桥存在的,这是广信府城的一大重要的交通路线,况且逆流而上,艰苦异常,溯流而上或可,突袭实非力所能及。

  不过到了第三天,明军依仗着职业化的工兵和携带的大量辅兵很快就搭建好了数量巨大的攻城器械,并且很快就抵近到广信府城的城东。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所在,广信府的东城墙原本就构筑得比较高大坚固,加之在东门驻扎重兵,并重点将兵署机关设在东门,本就是整个城防体系的重点。当浙江的乱事愈演愈烈,洪承畴也专门对东城墙尽心了加固,再加上这几日的临阵磨枪,总体上也称得上是东南四省有数的坚城了。

  明军抵近到城头火炮的射程外开始列阵,火炮、攻城器械和大军依次排开,摆出了攻城的全套架势。

  回来的路上吐血昏倒,回到城中也始终是卧床不起,一切的布置和工作皆由南昌幕府和麾下众将自行协调。总的来说,洪承畴的姻亲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