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二章 秀才造反_永历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支重建的大兰山明军中违抗军法、条例的现象层出不穷,但是由于黄宗羲第一次的偏袒开了先河,使得军法在任何与为首的几个士人能够拉上关系的将士都开始怀揣着诸如“我上面也有人”的心态视军法如无物。

  为此,江汉、沈调伦二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争执越来越多,甚至到后来连沈调伦因亲信犯事都无法站定立场,继续在军法的执行上坚持下去。

  就这样,很快效仿自陈文,而陈文很多更是效仿自戚继光的军法便被“阉党余孽用法过于严苛,违背圣人关于仁的教诲”之类的理由废止。有此,这支大兰山明军的军纪败坏便日甚一日。

  自古而今,团体、军队、国家之类组织的规矩和制度往往就是这样一点点被这种人情、私利逐渐蚕食殆尽,以至于走向灭亡的。然而在这一件事上,其事实上更不过只是那段历史的复刻而已!

  原本的时间线,永历十年,沈调伦响应张名振、张煌言、陈六御收复舟山,于这一年起兵重建大兰山明军。恰逢王江设局自杭州软禁处逃脱,便加入到了那支全新的大兰山明军之中。而除了王江和沈调伦,当时还有后营指挥,当年的大兰山明军中首屈一指的猛将毛明山的回归,可谓是完完全全的王翊时代的大兰山明军的原班人马,并不存在如黄家兄弟、万家兄弟这样的外人。

  当时的浙江沿海抗清形势开始发生逆转,舟山收复、马信反正、而擅长主持财计事而闻名的王江更是从杭州脱身,时人皆以为大兰山明军能够得以复兴,重新与舟山形成掎角之势,浙江抗清运动即将死灰复燃。

  然而,半年之后,这支曾经有着光辉历史的浙东义军却不仅没有得以复兴,反倒是“声势寖衰”,长达半年的时间不光是影响力几近全无,在接下来的围剿中也没有一战之力,最后以王江、沈调伦、毛明山的战死为清初四明山抗清运动画上了一个句号。

  后来,黄宗羲在《行朝录*四明山寨》中对于那段历史曾有过这样的评价:“甲庚冬,复啸聚半载而平。然皆偷驴摸犊之贼,徒为民害。其父杀人报仇、其子行劫,浸失其传矣。”

  原本的那段历史,黄宗羲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和记述者。可是到了如今,由于陈文的缘故,他却取代了沈调伦成为了这场重建大兰山明军运动的发起人。

  奈何,鲁监国初立时,黄宗羲散家产组建的那支三千人的世忠营最后就是因为军纪问题覆没的。可是作为一个文人,一个在后世还曾在文字狱的压迫和恐慌下盛赞过康熙的文人,自然无法坚持王翊在世时所坚持的军纪森严。哪怕他或多或少也能够明白这里面的一些道理,但是他本就是士人阶级的一员,而且还是一个没有任何行政经验的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