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波动_永历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赣西的吉安府,古称作庐陵,乃是文风极盛之地。唐宋乃至明清,吉安一地便了出了近三千名进士,光是状元、榜样、探花就有五十余人,有着“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的美誉。其中如“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之类的科举故事,更是被后人所广为流传。

  吉安文风盛行,名人亦是不少。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文丞相、明初的大才子解缙、四朝首辅杨士奇、明朝中期在儒学上可以与王阳明分庭抗礼互相砥砺的“江右大儒”罗钦顺、以及明末东林党三君之一的邹元标,皆是出自此间。

  有道是人杰地灵,这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诞生了如许多的闻人,此间亦当是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所在。只可惜,此时此刻的这个已经宛如人间炼狱般的吉安府,却与这些赞颂半点儿也联系不上了。

  府城中,向北前往县学须得过一座名为状元桥的一孔砖砌拱桥。县学之中建有一座孔圣庙,每逢科考便有众多士子由此桥过前去拜谒孔子,据说南宋时,文天祥亦不曾例外。因此事,后世便将此桥更名为状元桥,并留下传统,每逢有吉安人中了状元,回乡时都要专门由此桥通过前往县学拜谒孔子,本地的官民也会在此隆重欢迎。

  然而,永历七年的今天,状元桥上不仅仅没了状元,更是连此间所崇尚的文风亦是不见了。

  “操!”

  一个穿着灰蓝色绿营军服的清军随手将一个儒生打扮的年轻人砍倒在桥上,见他还在挣扎着向桥北爬去,那清军一脚踩在那儒生已是鲜血浸染的后背,抬手一刀便砍在了那儒生的脖颈之上。

  这一刀过后,那儒生再没了动静,只是那一双眸子却依旧望向县学的方向,似乎那里的孔庙可以让他起死回生一般。

  翻过了儒生的身子,那清军扔下腰刀开始翻找藏于衣衫中的银钱。片刻之后,只见那清军仅仅翻出了一锭银子、一块玉佩和一些零散的铜钱,随即便满脸不忿的将一口唾沫吐在了那儒生的尸身之上。

  “呸,穿得人模狗样的,原来是个穷酸,浪费老子的时间。”

  说着,那清军割下了儒生的耳朵,塞进了腰间的一个正在滴着血的袋子里,便重新往他刚刚跑来的方向扬长而去,只留下了儒生溅在红色甬墙上的鲜血还顺着墙壁向下滴流,仿佛是从墙里面渗出来的一般。

  半月前,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整和扩编的经标中镇以及江西提督标营自南昌大举向西,迅速的将盘踞吉安府的云霄山抗清义军合围在了府城。由于经标中镇新近扩编了两个营的新兵,提标营更是在几个月前再度遭逢惨败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