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答案(中)_永历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问题倒是挠到了陈文痒处,毕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批量生产出来的读书人,押题这等基本功还是会的。

  不过做戏做全套,这时候还是需要谦虚一下。

  “此事事关大局,二位上官想必已有万全之策,在下一介白丁还是不好插嘴吧。”

  “有道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辅仁但说无妨。”王江盯着陈文说道。

  你们俩儿不就是二人吗?

  陈文整理了下措辞,说道:“副宪刚刚提到的问题,在下确实想过,应对之策无非有三。”

  “其一,二位上官既然已经知道此事,大可以遣人在鞑子占领区大肆宣扬,这样的话鞑子可能可能会因为泄密而终止行动。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想必是极好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听到这里,王江眉头一皱。“辅仁的意思是鞑子会提前出兵?”

  “正是。”陈文微微一笑,能够让对方自己说出来印象才会深刻,也更具有说服力。

  随即他解释道:“王师占据舟山,与四明山互为犄角,于鞑子而言便是如鲠在喉。他们若不趁舟山王师现下无力援助四明山的时机进攻,等到了犄角已成之时,宁波的鞑子就会腹背受敌。所以此次鞑子对四明山势在必得,极有可能会提前出兵。”

  “那其二呢?”

  “其二,很简单。权当做不知道此事,向舟山和天台求援。两个月后,便在这四明山上和鞑子决战!”

  视线所及,王翊似乎事不关己,全然没有反应,而王江却面露忧色。

  陈文不清楚王江忧心何处,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说下去。“不过嘛,那舟山之事既然在下的世伯知道,凭着严我公的那条三寸不烂想必鞑子也会知道……”

  “那其三又如何?”

  “这个其三嘛。”陈文深吸了口气,是时候图穷匕见了。

  “趁鞑子尚未入山,带领四明山百姓撤往天台,与新昌伯汇合,保全实力。鞑子今年扫荡浙江沿海南北各路义师,无非是为明年进攻舟山做准备,此事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能保全力量,明年鞑子围攻舟山时才可以有所作为。”

  永历二年,清军围剿刚刚攻陷上虞的王翊所部义军。军溃之后,王翊引残兵至天台依附当时还是定远将军的新昌伯俞国望。而后待清军主力撤退,王翊出兵击败当地团练,很快就聚众万人,立寨大兰山。

  在陈文看来,按照惯性思维,他们既然已经有过一次东山再起的例子,那么面对相同的处境只要按照曾经的办法再来一次不就很好吗?

  听到这里,王江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么,辅仁是建议我等暂避锋芒喽?”

  看来这意图还是过于明显了。

  “这只是在下的一点愚见,若是说的不对,还望二位上官见谅。”陈文犹豫片刻,继而坚定的回答道:“昔晋楚城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