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0章 韩地,西北近状_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望很高,但对于当地律法不甚精通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解决各类事宜,尤其是在有民众报官的时候。

  韩地在之前有自己的本地律令,不受秦律约束,这也是当今天下各地实况。秦律有效管辖范围就是关中地区,出了函谷关基本就作废。

  商会精英们大多先前都不在韩地生存,哪里知道这些,他们便想实行秦律用以约束韩地民众。

  他们失败了,还差一点引起民变。秦律太严苛了,出了关中就水土不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八个字起于韩地,宣扬最广处也是韩地。

  虽然在民变之时这八个字远没有活着两个字重要。

  但在基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好些不满足于现状的投机者靠着这八个字很是集结了一批势力。

  若不是秦国于韩地的驻军,这些投机者早就城头变换大王旗,自立个什么王过一把当上位者的瘾。

  而不是煽动民众,宣扬秦律严苛,和吕氏商会对抗试探秦国的底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纠葛。

  律令在有些人眼中是樊笼,但在大多数人眼中却是秩序。

  在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律令管束,放任人心野蛮生长。最终的结果便是重回原始社会,弱肉强食,没道理可讲。

  新郑郡守站在新郑城墙,这座韩地中心城池是经历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农民起义后,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城池。

  新郑原是韩国都城,在韩国破灭后,又暗中成为五代相韩的张家管领。

  新郑郡守在西城墙上望着天边,那里是秦国关中所在地,是委派他来此地的公子所在。

  …………

  上郡。

  不,准确的说是西北七郡。

  焕然一新。

  太子嬴扶苏亲赴此地,无异于是西北这片苦难频仍的大地下的一场甘雨,是西北民众心中的一针强心剂。

  因为需要防范游牧民族,所以西北这片土地一直是地广人稀。

  虽然在当今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下,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是纸老虎,正式开战都将在锋锐秦剑下献上头颅。

  但西北以匈奴为主的游牧民族这么多年除了突袭雁门,九原两郡之外,再没有过以冒顿单于为首的大型攻势。

  他们不和秦国大规模开战,而都是以小型部落为首的突袭,骚扰,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一般都是数十人,十数人,甚至数人都有的进攻。

  匈奴和秦国不同,匈奴分成许多部落,每个部落都有着极大的自主权。一些特别大的部落甚至可以不听冒顿单于的命令。

  西北民众在城郡之内的还好说,但是在村郭定居,没有高大城墙保护的秦人,终日都要担心塞外的胡刀落在自己脖颈。

  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十数年,而秦国的应对方式很不秦国。不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而是接近于放任自流。

  来袭的胡人能留下自然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