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1章 战后(中)_初唐峥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疾驰,甚至还杀了两个梁兵……比宇文士及这厮还要牛。

  反正但凡和李善有些交情的,基本都活了下来……虽然大都有伤,但在经历过去年顾集镇那样的场面之后,李善自然难以有多少悲痛。

  凡事总得有个比较的嘛。

  不过李善也挺惋惜的,裴世钜这厮太贼了,居然没跟着李渊下山,而是以年迈难以骑乘为理由躲在了天台山上,否则那么多人都死了,这个快八十岁的老头没理由能逃过这一劫。

  可惜,太可惜了!

  “呃,张三郎已经率兵北上,跟在梁军后面。”李善干笑了几声,“陛下命小弟节制诸军,如今陇州司马蔺兴粲已经率兵赶到,姐夫不如……”

  柴绍叹了口气,想了想才说:“先行拜见陛下,然后立即北上。”

  李善有些意外,都说了陛下授命自己节制诸军,但柴绍却非要上山觐见。

  两人一同上山,此时此刻,天台山顶,被李善特地留下的候晨与觐见的陇州司马蔺兴粲正在为李善吹嘘表功呢。

  候晨和蔺兴粲一搭一唱,从华亭兵败,到李善率亲卫北上,再到华亭城破,李善力挽狂澜……将李善吹的天上没有地下无双。

  宇文士及啧啧称奇,“正午华亭城破,怀仁尚在城内,黄昏时分,大溃梁军,已然收复华亭,此等战事,可传后世。”

  一旁的温彦博在心里想,似乎那位青年郡王从起家之初直到今日,经历的每一场战事都颇为传奇,均可传世。

  最早在绝境之中夜袭敌营,连夜奔袭攻破武城,之后魏县、永济两场大捷,再到代州搅风搅雨,逼降苑君璋,生擒欲谷设,三败颉利可汗……

  “亲自率军入城,堪称有胆。”萧瑀赞道:“从北城门突围,此为有识。”

  “有胆有识!”杨恭仁笑道:“不意时文亦有此赞。”

  时文是萧瑀的字,此人是当年梁明帝第七子,隋炀帝妻子萧皇后的同母弟,因为李善去年初以萧皇后为条件交换欲谷设,所以对李善没什么好感。

  但杨恭仁说没想到萧瑀也会有如此赞誉,倒不是指这方方面,而是萧瑀此人处事刻板,刚直不阿,对下严厉,对上忤逆,基本上就没有赞誉过什么人。

  休息了一会儿缓过来的李世民在心里复盘华亭一战,点头道:“怀仁不类秦琼、尉迟恭这等战阵勇将,但择机精确,进退有度,谋定后动……”

  “好似武侯?”李渊笑道:“确有其能。”

  历史上以文人形象出任统帅的名将并不少见,但主要是在宋明两朝,毕竟那时候文人地位远远高于武将,但在唐朝之前,最著名的文人名将就是诸葛亮了。

  在最后关头,眼见援军抵达,但却遭遇梁军猛攻,在近乎溃阵的情况下得以生还,这让众人的情绪都难以平复,似乎连身上的伤痛、疲惫都忘了。

  “臣柴绍拜见陛下。”

  李渊眯着眼打量着这个女婿,似笑非笑道:“嗣昌终于来了。”

  众人都不吭声,大家都心里有数,如果没有李善冒险率亲卫潜入宫中,梁军很可能会在柴绍抵达之前攻上天台山,到那时候一切皆休。

  柴绍朗声道:“臣今晨受太子殿下重托,率两千骑兵急驰来援,太子亲率大军殿后。”

  一个白天就赶到了仁寿宫,柴绍这是在阐明,来援略迟,这个锅我是不背的。

  李渊神情略为放松了点,大郎亲自率兵而来,遣柴绍先行率骑兵来援……虽然迟了点,但似乎也说得过去,毕竟当时局面混乱,自己并没有遣派亲信、侍卫去长安求援,或许是接到消息迟了点?

  依在石上的李世民用眼神制止了长孙无忌,同时在心里想,毕竟太子来了,虽然迟了点,但终究来了,而且天台山终究守住了……

  李善看着李渊神色放缓,暗骂这厮真是个脑补专家,太会给李建成那厮找理由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