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2章漠北臣服_大国崛起164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议和,希望能恢复两国邦交。

  其实这样的封锁对大明也没多大好处,没有蒙古提供的牛羊肉,北方地区的老百姓,一日三餐都难见荤腥,长此以往,营养方面同样会严重失衡。

  别问为什么不吃猪肉,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猪”与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养,旬日之间,远近尽杀,有的则减价贱售或被埋弃。

  虽然禁猪之事持续时间不长,正德以后养猪业又得以发展,但是经历这次事件后,老百姓对养猪保持谨慎态度,南方稍微好一点,毕竟“天高皇帝远”,这些北方的居民,则宁愿养鸡养鸭也不愿意养猪。

  加上北方连年战乱,别说猪肉,鸡鸭也没人愿意去养了,没有了蒙古提供的肉食,老百姓真就只能餐餐吃素。

  好在正是因为战乱,老百姓一日三餐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这才勉强坚持下来。

  不过等到北方经济复苏,老百姓富裕之后,肉食方面还是需要解决的,所以这互市,还是有必要恢复。

  然而国家也有国家的尊严,现在都开战了,总不能你说停战就停战,说恢复互市就恢复互市吧。

  要想停战可以,要想恢复互市也行,那就像以往一样,对大明俯首称臣,每年进贡牛羊各万头,同时战马也得加入互市行列,每年至少向大明出售战马两万匹。

  以上条件必须全部应允,否则李鸿飞宁愿花费大价钱在北方搞养殖业,也要将封锁进行到底。

  两个条件,第一个还好,毕竟准格尔部以前就一直向明朝进贡,后来皇太极统一了蒙古东部,切断了准格尔部与明朝的联系,双方这才断交。

  如今连满清八旗都被赶跑,双方恢复往日从属关系也无可厚非。

  但战马一直是北方民族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巴图尔珲台吉自己都嫌战马不够用,那里肯出售给明朝?

  而且两国刚刚交战,巴图尔珲台吉也知晓明军的厉害,如果再让其拥有庞大的骑兵部队,那整个漠北还不得成为明朝的牧场?

  可惜,巴图尔珲台吉不答应也得答应,明廷已经明确表态,如果准格尔部不愿意出售战马,那明朝就找别的蒙古部族,甚至不惜花重金,派人去更远的西域,或者大食引进战马。

  打,打不过人家,就连限制都做不到,巴图尔珲台吉能做的只有妥协。

  至此,西北地区的问题,也算是圆满解决了。

  内忧外患都已化解,变法维新在大明也实施了五年之久,各省官员多少都累积了一点的经验,实施起来还算顺利。

  如今的李鸿飞,每天除了批阅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件,便没事可做,忙碌了五年之久,一下子闲下来,李鸿飞的心里,倒还真有些空落落的。

  “对了,北京的武器研究所应该快弄好了,没事的时候,可以去那里走走。”李鸿飞自言自语道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