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25章 登高之门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今天之所以召集诸位,其实是要议论一件大事。”

  但是想要他们削自己的食邑,那是没门的,而杨约这个建议,正中他们下怀。

  但是窦庆肯定不乐意,但你不乐意能咋滴?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多少年了?我十二岁的时候,就是你,我今年二十六岁,还是你,你该挪挪屁股了。

  “言重了言重了,人家祖上也是显赫望族,只是在我大隋,难登大雅,”右武卫大将军裴仁基道。

  开皇年间,这个人是地方官员考核当中的魁首,早年在岐州做刺史,贤名远播,天下称誉。

  这个属于是平调了,光禄寺少卿,一寺的二把手,不比河东太守差。

  要不是因为对方是东宫出来的,早就有人忍不住动手了。

  这特么还升官了?

  门下省给事郎苏夔政皱眉道:“禀殿下,门下省眼下无缺啊。”

  我可没有指使他啊。

  这就是为什么,他一开始就没想着削减国公的食邑,会惹众怒的。

  吏部侍郎崔君肃冷笑道:“你知道大隋的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有多少吗?为博直名,动摇国家根基,魏征,你不想活了?”

  因为国公,是大隋王朝的董事会成员,人家们分红,是理所当然的。

  而朝堂上这帮人,肯定是同意的,一来,这本就是国策,很多人也都是参与者,比如崔仲方。

  就是有一点,不太能适应,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

  他这话一出口,大家都愣住了,当然了,除了宗室子弟,因为他们早有心理准备。

  就此,朝堂以高熲为首的诸位大佬,提议天下地方官员,州郡三年一换,县令四年一换,本来还打算将佐官的任命权收回中央,但是阻力太大。

  杨铭继续道:“我大隋立国之初,定下了地方州郡主官,三年一换,县主官,四年一换,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这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孤欲完备,诸公以为如何?”

  因为只有大事能化小小事直接就化了了。

  “削多少,你们自己定吧,孤不为难你们,”杨铭道。

  于是杨恭仁提议道:“佐僚回避本郡,应将京兆和东都划除在外。”

  “一个小小的六品主客都事,谁给你的胆子妄议朝政?给我退下去,”杨玄感怒斥道。

  杨铭这么做,其实是保魏征,毕竟对方是帮自己挡箭,已经招惹重怒,他不表态,其他人会收拾魏征的。

  其实就是互相换个地方,继续当太守县令,想要进中枢,没那么容易。

  杨恭仁心里明白魏征不过是出来挡箭的,一开始搞这么大是为了最后的大事化小。

  于是众人将约好的数字报了上来,杨铭批准了。

  于是杨坚当时说了一句,这样的官,不该只造福岐州的百姓,应该让他去其它地方也干一干,三年后,杨坚让他转为相州刺史。

  杨约开始打量殿内众宗室子弟的表情,立时判断出,这是太子在背后主使的,于是他直接起身道:

  “臣赞成恭仁,这个时候,宗室应做表率,国家只是一时之难,也不是难到无下炊之米,真要有那一天,臣愿上缴食邑,为国分忧。”

  “散骑常侍由原本的四人增设至五人,”杨铭淡淡道。

  好家伙,量身打造了都?

  苏夔一脸吃瘪的退了下去。

  想要保证国家稳定,这个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比魏征那个事可大多了,而对进士的优先录用,势必会让天下士子趋之若鹜。

  一扇登高之门,就此打开。

  大隋王朝开中华科举之先河,在历史上只有寥寥几笔,杨广也是倒霉,历史上干的蠢事太多,以至于这么牛逼的功绩鲜有人知,殊不知,他为后世万千士子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没有隋末大乱斗,杨广可称一代明君。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