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九章 制造抽油机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哪里有改进的地方,如果能弄申请成功发明专利,我奖励你10万元。”陈立东心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别的都没用,直接来钱就行了。

  果然,李太顺眼睛一亮:“真的?我有个哥们学机械的,他好像在研究磕头机的结构设计,我把他请来,能给他奖励不?”

  陈立东一听,哈哈有门!当即表态:“10万元,你俩看着分。有一条要求,一个月内拿出设计,俩个月申请受理。”

  “行了,你等我好消息吧,这10万拿定了。”李太顺抬腿就走。

  “诶,等等啊,我还没说完呢。”陈立东连忙喊住他。

  “啥事?”李太顺问道。

  “把磕头机卖出去啊,”陈立东提醒李太顺,“滨海油田这边我哥负责,你负责联系辽河油田,可以让何姐去找一下市局的沈局长。对了这么一台磕头机成本多少?”

  李太顺算了算,说道:“咱们的电机成本6000元,各种配件差不多耗钢耗铁10吨,材料费算40000,台班费4000,5万的成本?我算的粗,没考虑设备折旧、水电消耗那些,你要细算找会计”。

  “你曾经说过能卖十几万一台?那咱们出厂价就定10万,至于卖多少,你和我哥去商量。记着要宣传好我们的产品性能,比如:省电、噪音小、用料足、耐盐碱,反正你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先申请专利、再推销产品。行了,去吧。”陈立东自己都觉得有点啰嗦了,最后拍了板。

  他也没想想,为啥这么一台设备能卖十几万,那是因为磕头机都是石油系统内部厂子生产的,外人想进入市场分一杯羹,谈何容易。不过,李太顺似乎也没想到这一点,兴高采烈地走了。

  一周后,肖霍洛夫飞了过来,跟各方的谈判继续。

  在蓝市贵宾楼会议室,陈立东把肖霍洛夫推到了前边。跟大家介绍说:“这位是肖霍洛夫先生,远东冶金的第三股东,也是公司总工。经过各位股东商议,由肖霍洛夫负责之后的商洽。”

  说完,陈立东往后一闪,坐到了后排。肖霍洛夫一来立马见效,老毛子不好说话的风格彻底体现,肖霍洛夫直接冲大家说,如果华夏没人去,直接让那些待岗的毛子老员工回厂就行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保证把电炉开起来。

  王庆来和王绍学这才明白,陈立东真的不缺员工,就是想照顾照顾国内那些准备下岗的人。

  如此又折腾了几天,才形成了以下协议。

  首先,关于劳务输出事宜,几方约定:由蓝钢和汉江钢铁厂共同成立一家劳务公司,以劳务派遣的方式组织技术工人支援远东冶金复工生产;总体上,汉江钢铁负责炼钢车间部分,蓝钢负责铸钢轧钢部分;远东冶金向劳务公司支付劳务费用,由劳务公司代发外派人员的工资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