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7章 184.盲穿“三度”_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整个手术剧场内,没有人说话,两个助手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操作,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桑蒂尼夫人的脑袋上。

  1cm3cm5cm【8】

  从头皮到脑室距离并不长,在这短短的5cm距离中,主刀必须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在穿刺针进入了5cm后仍然没有出现脑嵴液的时候,抛开杂念的主刀医生就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和病人的脑部结构、和自己、甚至是和空气斗智斗勇。

  对于神经外科新手而言,从针头开始进入大脑开始算起,直到深入头皮5cm都没见到脑嵴液的整个过程都非常磨人。恶心程度随着深入不断递增,最后逼迫他们作出选择。

  这时候一般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穿刺深度还不够,那就需要继续向前,说不定再往前1-2mm就能进入脑室了。可如果真的是方向不正确,那不管进入多少距离都在损伤其他脑组织。

  越深入,损伤越多也越重。

  可能是脑室脉络从,引发脑内出血【9】。

  可能是间脑,造成感觉障碍、情绪异常;也可能是脑干,影响自主呼吸和心率调节。【10】

  如果医生“怂”一些,可能会把没有脑嵴液判定为自己穿刺角度有问题。这时候肯定不能半路改变穿刺方向,只能按原路退出穿刺针重新选择合适的角度穿刺。

  但重新穿刺并不代表面对的情况有所好转,穿刺角度的问题依然存在。要是进入5cm后管口出现了脑嵴液,那手术室内皆大欢喜,可要是仍然没有出现呢?

  这时候是继续深入,还是退出后再一次重来?

  如果选择继续深入,那说明刚才的判断有问题,那到底是这次角度正确,还是刚才自己选择退出的角度正确?

  如果选择再次退出,重新穿刺即使成功了,总共三次的穿刺也已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大脑损伤,病人可能已经失去了相当多的神经功能。而对医生而言,这就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失败。

  此类立竿见影的手术失败极易让主刀医生产生心理阴影,会进一步影响之后的其他手术。

  而且这还是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如果连第三次也失败了呢?

  当然,这些都是刚开始做穿刺手术的新手需要困扰的问题。像卡维这样的老手,即使手上有生疏,对于穿刺角度的判断不会出问题。

  在进入了差不多5cm后,卡维没有犹豫,又自信地继续往前探了3-4mm的距离。忽然,他的手指指腹感受到了一丝极其轻微的震动,紧接着在外的管口喷出了带有不少血丝的清亮液体。

  “针头前端进入脑室了,还需要往里再深入一段距离。”

  马西莫夫和他的学生看着喷出的脑嵴液,算是长舒了一口气:“还要往里深入?”

  话音刚落,整根笔管都被他插入了桑蒂尼夫人的脑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