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章 95.有些并发症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出_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不需要特别处理。【2】

  但每个并发症都有特定形成的因素,在现代是常见并发症,可放在19世纪就未必了。

  有些并发症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弄出来的。

  皮下气肿顾名思义就是空气进入皮下并且被关在了里面,跑不出去,这才出现气肿。有相当多的气肿是气切后1-7天内出现的,这时候表皮开始愈合,空气走不掉,气肿就出现了。

  但达米尔冈的这位病人当场出现了气肿,那说明皮肤缝合紧密,这样进入皮下的空气才会聚积在皮下。

  尤其是如此夸张的气肿,皮肤缝合肯定相当紧密,紧密得连一点气都漏不出来

  卡维看了眼伊格纳茨,又想了想现在外科能用的赫曼、贝格特他们,缝合技术其实都不怎么样,根本没办法做到这种程度。难道达米尔冈的缝合技术已经超过了伊格纳茨?

  而这还只是其中之一。

  因为做完气切,空气应该经羊角管、气管切口进入气管,并不应该漏到皮下。而想要形成皮下气肿,除了需要防止空气外泄以外,还需要给羊角管和气管一个机会让它们把空气漏出来。

  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气管切口一定得开大。当羊角管的直径和气管切口的长度不匹配时,气体就会漏出来,这也是达米尔冈这样的新手经常会犯的错误。

  而另一点,也是卡维关心的那个点,则是对气管前方软组织的分离。

  现代气切对软组织的分离有要求,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还需要对血管做结扎,这就给皮下气肿的产生创造了土壤。但19世纪没这种要求,甚至于许多外科医生为了提速很少分离软组织,甚至直接不分离。

  比如伊格纳茨当初就没怎么分离,一刀进皮,找到气管就准备下一刀了。

  这种情况下,当插入羊角管以后,气管前方的软组织其实还覆盖在它周围,起到了锁住空气的作用。原则上来说,空气想要跑出来很难。

  内有软组织封堵,外有缝合技术不到位,19世纪的气切就不该出现皮下气肿才对。

  所以达米尔冈在做气切的时候肯定分离了许多软组织,这在外科反而是个好习惯。尤其是那些精细手术,不分离软组织往往会遇到很多麻烦。

  除此之外,从切开皮肤、分离软组织、切开气管、插入羊角管、再缝合皮肤,他总共只用了三分钟。撇开当初紧急缝扎血管不谈,单从时间上来看,甚至已经超过了拉斯洛那台气切。

  有气切的勇气,手脚很快,皮肤缝合够紧密

  或许在行医经验和学历上,达米尔冈没法比,但这三点却远远超过了希尔斯和赫曼。卡维忽然有点认同格雷兹医院的做法了,挖墙脚确实是提升自家医院软实力的最快方法。

  “你怎么了?”伊格纳茨疑惑地看着卡维。

  “额,没什么。”卡维笑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