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问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笑道:“想到今后要在此就学,秘府藏书尽皆得览,实在是让我激动莫名。”

  士孙萌苦笑道:“仲宣,学识文章,我都比不得你,你有把握射策登庸,我可没有。以后若是寻到机会,为我口诵数篇秘府文章,我便感激不尽了。”

  王粲自负才学,没有谦虚,反而笑了出声,旁人纷纷侧目。

  因年龄最大而排在队伍前列的杨修皱着眉往王粲处瞧了瞧,有些不大高兴。

  杨修是光禄大夫杨彪的儿子,弘农杨氏的子弟、门生遍布宦署,杨琦、杨瓒、杨众与杨儒等人都是皇帝手下重用的臣子。门第煊赫,是故杨修得以认识诸多拜访家门的公卿,也顺带识得他们的子弟优劣。

  他自负才高,认为公卿家晚辈中能比过他的十中无一,更遑论那些寒门子弟。

  杨修常以为,自己与王粲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名声,他潜心在家修学,是故声名不显,而王粲只是得蔡邕夸赞,就早传盛名,这让杨修如何会服气。

  索性这回承明殿策试,两人都要登殿应答皇帝的策问,若能在此获得皇帝青睐,无疑能让自己的声名迈上一个更大的台阶。在旁人只想着侥幸登庸,得选秘书郎的时候,杨修、王粲等人却在想着如何让皇帝与大臣另眼相看了。

  在场众人大都是出自名门,杨修收回放在王粲身上的目光,无意间瞥见其身旁站着一人,此人其貌不扬,未曾相识。杨修好奇问道:“敢问足下姓氏?”

  “不才扶风法正。”那少年答道。

  “喔。”杨修想起来了:“你是廷尉正的儿子。”

  哪知一句无心之言,竟触动了对方敏感的心弦,惹得对方大为不满:“怎么,你是瞧不起家父,还是瞧不起廷尉正?”

  “不、不,我绝无此意!”杨修赶忙解释道:“只是在场多出公卿之家,我一时惊奇……”

  这解释更是让法正愈加恼怒,他家虽然也算地方豪族,但跟大汉顶级豪族弘农杨氏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法正自小除了矢志报国以外,更还有光大门楣的愿望。此时被杨修无意冒犯,法正被刺伤了自尊,碍于场合,他冷哼一声,索性不再理会。

  杨修难得以求饶的语气跟人解释,没料到对方心气竟如此狭窄,一时下不来台,也有些恼了。两人就那么杵在地上,谁也不理谁,跟场中其余三两结伴的人比起来极不协调。

  未过多时,殿中悠悠传出一声深远高昂的声音:“制曰:诸生进殿!”

  队伍立即安静了下来,按照谒者台官员的事先教导与家中长辈的叮嘱,众人有条不紊的进入承明殿。趋进宣名,稽首叩拜之后,便依次坐在殿中早已预备好的单个案席上。

  为了这次考试,皇帝特意扩大了范围,朝中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少说也有百人,再算上士族名门的子弟,各郡推荐的童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