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声同矣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能问出这个问题来,可见我确实未曾看错于你。至于你所问的,你得先知道为何一物必得经敲击、弹拨,方始发声呢?你回去以后不妨先自己想,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知道何以共振。”

  “臣谨诺。”马钧迟疑了一下,带着满腹的疑问应诺道。

  马钧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只是他的聪明并没有表现在经学上的造诣以及治国理政上的能力,而是突出在技术领域。在皇帝看来,他手下并不缺治国理政的大才,缺的是马钧这样能提高生产技术与生产力的科学家。要想持久的提高生产力,绝不是仅仅研制出几个机器就能了事的,关键还是在于最基础的科学理论与原理——这也是格物院建立的宗旨。

  皇帝打算从韩暨、马钧、张固这两代人开始逐渐灌输探究事物原理的思维方式,希望能借此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只要有了这个体系,再搭配上合适的制度,就能为天下培养出源源不绝的科研人才,新技术就会如雨后春笋般主动冒出来,而不是全靠皇帝一个人用后世的知识来被动的推进。

  声学是物理学最基础、也是最简易的一门,皇帝打算从此着手,先试试马钧他们的能力。

  说完了这些,皇帝再次看向刘琬,刘琬此时正为皇帝对马钧那句‘未曾看错于你’而震惊,他实在没想到马钧在皇帝心中还有如此地位。难怪这回特意点名要他觐见,灵台那群趋炎附势的属吏自己糊涂倒也罢了,险些还连累了他。好在刘琬自忖平日处事公道,没有为难过马钧,尚且还有的补救。

  刘琬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正在这时,却听皇帝说道:“你适才所言东方朔的故事,正可引为佐证。既然是五日之后得闻远处山崩,依地方传讯的速度、路上所耗时日,可知是先有山崩,而后才有钟鸣。山崩之声,使铜**振,沿用至此次地动仪有警之事上,孰非是地动之音,使仪器自动?”

  面上仍带疑色的马钧此时听了,心里恍然,似乎从皇帝提到的这些例子中抓到了什么,仿佛一扇紧闭的门扉终于被人推开,眼前豁然开朗,色彩缤纷。

  与醉心于‘万物之理’的马钧不同,刘琬更倾向于领会皇帝适才说的这些话背后的深意,皇帝这话看似模糊的解释了地动仪为什么会动,其实却把一切都推给了未知,而这个‘未知’又让马钧自己去探索,这就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皇帝也没想过刘琬会明白什么,地动仪究竟有没有效用尚未可知,他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光凭史书中的那几句记载并不能完全彻底的让皇帝信服,而且就算有用,也存在着实用性和普及的问题。但既然此时已有当年张衡所研制的旧物,又有当年见证过地动仪的老人口口相传的事迹,那就不妨让马钧去研究一番。

  哪怕不能将其修复如初、或者是修复以后的功能不尽如人意,没有史书上夸的那么神奇,马钧也能通过对这个仪器内部结构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机簧、仪器制作的了解;从中学习到前人的智慧,这才是皇帝真正想要见到的。

  至于这一回地动仪究竟是为什么会突然生效,皇帝并不想过度的去揣测它,或许这只是个巧合,又或许。

  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