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来你在夜校没少听讲。”

  都尉梁兴是安定乌氏人,在初平三年的时候凭借着出色的材力、以及六郡良家子的身份选入虎贲,两年之中靠着本事一路擢升到都尉这个位置,其间由于功绩、表现突出,被推荐入夜校学过几个月的书。

  良家子都是在本地有一定资产、家世的小地主,虽然在梁兴看来,夜校里教的书都是最基本的伦理纲常、忠君爱国,有些书他早在家里就翻过只是未曾精深。他并不稀罕夜校里教的东西,他只是稀罕就读夜校这段经历所给他带来的更为便捷的升迁通道。

  于是听到盖顺这般夸赞,他喜形于色,答道:“谢将军夸赞!”

  军中有一说一,从不搞什么虚伪辞令,即使这让王昌的脸色愈发的不好看了。

  盖顺轻瞥了王昌一眼,复又对梁兴说道:“你只知国家有诏凡赏罚,实乃军中要柄,可你却为何忘了患难亦须扶持这番话?”

  “这”梁兴面色一窘,顿时语塞。

  盖顺知道眼下的局势正好,他并不是为了维护王昌的面子,而是为了别的

  “我等虎贲乃朝廷精锐,自当齐心协力,手足一体。”盖顺说着便霍然站起身来,他长得孔武有力,声音清朗,这无疑让他此刻的形象加分了不少:“把心里头的那些计较都收起来,今后不要再让我看到!”

  这番慷慨之辞很快俘获了绝大多数军官的心,他们大都是直来直去的年轻军兵、是从军队中下层靠着实打实的战功提拔上来的新鲜血液,本能的反感这些勾心斗角,此时听了盖顺的表态,一个个无不当场叫好称是。尤其是王昌,本来已经极度羞愤的他,在听了这话后更是对盖顺投去了感激的一瞥,唱喏的声音比任何人都要响亮。

  很快,才入营不久的虎贲军再次打点行装,轻车简从,只带着少量的粮草重新踏上了山路,往东南方的阳平关赶去。

  盖顺以及虎贲军中的很多老人早在蓝田的时候就见识过秦岭的险峻,当初他们在蓝田谷剿贼,最远也不过是深入到覆车山,连武关道都未曾走完。这次却是直接翻越整个秦岭,山道四周如野兽般狰狞起伏,有的山道越走越窄,一边是陡峭垂直的山壁,一边则是万丈深渊,悬崖之下有条不知名的河流正汹涌奔流着,在山石上撞出雪白的浪花。

  相较起来,蓝田谷倒像是个寻常山岭。

  即便是众人在散关入秦岭的时候就见过类似的奇景,此时再度走上去,也依然让人望而生畏,腿脚发软。也就在这个时候,患难亦须扶持这句话也表现出了应有的作用,在盖顺、梁兴、王昌等将校的带头下,军兵们开始互帮互助,走在前头的会提醒后面的小心道路,走在后面的则会主动搀扶脚软的同僚。

  在经过一番跋涉之后,千余人的虎贲军凝聚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同时也以极少的减员走出了陈仓道,来到阳平。

  只是当盖顺在看到阳平山上搭建的简陋、却颇有规模的屯堡、营寨之后,刚松了口气的他又忍不住把一颗心提了起来。

  他对身边的梁兴说道:“是谁说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御的?”

  梁兴这时也是一副诧异的模样,愣了一会,方才说道:“好像是武都郡的那些氐人降兵。”

  盖顺其实也只是随口一问,他总不好讲当初司空赵温也同样说过类似的话语,看来赵温不知兵法形势,有些事情还得亲眼所见才行。

  见盖顺默然不语,梁兴会错了意,试着说道:“属下看彼等在山上的屯壁乃是新建,应是才立足不久。将军若是有意,不如让属下带人上去试试虚实?”

  盖顺悠悠一叹,说道:“他人商度,果然少如其意。”

  待他感慨完了之后,这才对梁兴回复说道:“你带百人上山,打探虚实之际,也记得查明对方旗号,是何人领军。若是不可立下,你就马上撤回,等后方大军来了再做计较,免得徒增伤亡。”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