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侍郎射坚还处于睡梦之中,在以往皇帝从未深夜召见过值宿侍臣,所以这让射坚在接到传旨时有些措手不及。好不容易更衣梳洗,小心不吵醒隔壁房间的侍中刘艾后,跟着李坚来到宣室,见到皇帝正在与尚书郎潘勖相对而坐,不发一言。

  射坚很不适应此时尴尬的气氛,他赶紧近前,在离皇帝还有几步远的地方跪下稽首:“黄门侍郎臣坚叩见陛下,奉诏来迟,还望陛下恕罪。”

  尚书郎潘勖比射坚早来一步,所以皇帝与他先说了会话,聊得也不是别的,正是近来引起各方关注的蔡邕案。

  正在与潘勖说到关键之处的皇帝注意到了射坚,他嘴角含笑,神采奕奕。

  果如内谒者令李坚所说,皇帝确是失眠睡不着,想找人说话:“承明庐距宣室少说也有段路程,就算乘车也得花费一些功夫,何况我又是深夜宣召,你来的迟些也不打紧。你且起身,近前说话,刚才潘郎与我说起蔡中郎入狱一事,以为其虽有阿附董贼之实,但未犯大罪,不该论死。你是怎么想的呢?”

  内外皆知,董卓被诛之时,蔡邕正与司徒王允对坐,在得闻董卓死讯,蔡邕为之而叹,神色动容,有缅怀不忍之意。王允与其素来有嫌隙,此时公报私仇,将蔡邕收付廷尉,不日问斩。

  蔡邕是闻名天下的大儒,哪怕董卓专横,遇到蔡邕也要礼让三分。而王允竟敢犯天下之大不韪,以小罪而论重刑,要置蔡邕于死地,满朝公卿都怜惜蔡邕之才,纷纷进谏,劝王允网开一面。怎料越是如此,王允便对蔡邕越是忌惮,对蔡邕的杀心就越重。

  射坚身在朝中,自然是知道这个事,蔡邕名满天下,他的入狱虽让射坚叹惋不已,但如今皇帝要问他在对此事的看法,反倒让射坚越发的谨慎起来。他没有忘记自己与安定皇甫氏亲密的关系,他的表态在旁人看来,无疑可以视为是皇甫嵩的决议。射坚不相信皇帝会忘记这一点,那么先前这一问,与其是问他,倒不如说是皇帝在借他之口问皇甫嵩的意见。

  但皇甫嵩早已对他有言在先,在皇帝与王允之间坚决的表示中立,不干涉两人之间的争斗,连带着射坚也不能轻易的表露心迹。对于皇甫嵩的庸碌无为,不敢进取的态度,射坚心里是大为鄙夷的。他年纪不大,还未能理解皇甫嵩经历宦海沉浮后的老到,只觉得自己既然深受国舅王斌的青睐,那么皇甫嵩还要拒绝皇帝招揽,这已实属不智,再加上自己当日受皇帝耳提面命过府劝服,也未能说动分毫。

  可见皇甫嵩畏畏缩缩,难成大器,连带着射坚在皇帝面前的地位都摇摇欲坠了。所以在蔡邕的这件事上,无疑是皇帝给皇甫嵩与他的第三次机会,若还是执迷不悟,皇甫嵩不好说,射坚的仕途恐怕就要到头了。这几日皇帝逐渐在朝廷占据上风,射坚考虑再三,这回终于不愿再听从皇甫嵩的意见,打算自己做决定了。

  射坚往皇帝哪儿趋近了几步,一直走到皇帝面前,再次稽首跪伏:“董卓擅专朝廷,满朝谁不屈节侍奉?若是要以此问罪,则半数朝臣都该入狱,又何必只加刑于蔡邕一人?更何况蔡邕未有背国不忠之行,折节之罪,何至于死?臣知国家乃有为之君,还请彰显圣明,饶他一命,以继汉史。”

  一旁潘勖顿时有所动作,也走来并排跪伏在地,用上了亲近之臣才会叫的称呼,齐声道:“黄门侍郎臣坚、尚书郎臣勖,伏请国家圣裁,网开一面。”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