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九章 名动人心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的儒士参与编撰,这个决定权在皇帝一人手上,旁人无从置喙,只要他拿着分蛋糕的刀,就会有无数的大儒名士上赶着求他分一杯羹。荀悦有理由相信,只要过些时日,等这个消息传到关东乃至于天下之后,海内但凡对名利有心思的名士们,将无不趋之若鹜的赶赴长安。

  一辆公车都不用出、一封诏书都不用下,自会有人集于殿下。

  “这是阳谋,也是国家所常言的‘互利共赢’。”荀攸此时是越来越佩服皇帝的手段了,他原以为皇帝擅自对经书作解、甚至是否定他人之注,势必会引起其他家的质疑。没想到皇帝居然会选择以自己为主导,召集主要的几家经传士族共同编修注释经书,而且这经书不是传统的‘五经’,而是把其他不受主流重视的《孟子》等书提高到与‘五经’并重的地位,一同归纳为‘十三经’,这让传习此类经书的世家无不感激涕零,恨不得剖肝相效。

  君不见,花了一辈子时光注解《孟子》、并为此书宣扬的赵岐在当时感动的都要哭了么?在这个时候,要是有人敢对此抨击一点不好,恐怕不用皇帝说话,那人就将遭到无数人的口诛笔伐。

  这就是利益共享的魅力,皇帝善于利用外界的压力逼迫他人跟自己统一战线,也善于使用利益将人聚集在他身边。

  “饶是如此,仍有些人在背地里说些怪话。”荀悦忽然说道,眉宇间有些不高兴:“说陛下欲删改经义,成一家之言,而废各家之说,是为专断。”

  “他们那是酸的。”荀攸摸了摸袖口上的花纹,不以为意的说道。

  “酸的?”荀悦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荀攸想起皇帝偶尔说出来的一句话,仰头看向荀悦,复述道:“他们只知家传微薄,参与编修无望,所以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喔……”荀悦似懂非懂的应了一声,也不再纠结这个,继续说道:“且不论他们是不是因为妒忌,还是旁的缘故,都不得让彼等阻碍这项‘百年大计’。”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