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动人心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让傅巽起身归位,复又对贾诩等人正色说道:“历来为国立功、捐躯、赴难者何其多也!不说臣工,单说吏民将士便有数万之众,往往都是籍籍无名、史不载传,诚然可叹。以往之名尚不得而知,但即今日起,凡我军兵有死于战者,皆记功刻名于碑,立于上林,其中另建武庙,使历代名将享于斯。以时祭之,愿其有灵,能继续佑我汉家天下。”

  贾诩略有讶然的看向皇帝,见他诚挚恳切的神情,抬声说道:“陛下降恩至此,三军将士必无不感激效死。”

  人最看重身前身后名,皇帝不仅要用名来制服士人,更要用来制服最普通的军兵。在上林苑修武庙和烈士碑林、准许配享庙庭只是第一步,在之后他还准备建立更多的荣誉制度,比如随葬皇陵、对其所在故乡予以恩惠、或是以其姓字给新辟之地命名等等。

  皇帝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士民的极力拥戴,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将其转化为对皇帝权力的自觉维护,从而助长皇帝的‘势’。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是皇帝专有的政治优势与权力,而皇帝的做法,也已经渐渐脱离了‘术’的窠臼,接近于‘势’的概念了。

  话题到此为止,这时只听羽林郎孟达在外面说徐荣、盖顺追击叛军结束,前来复命。

  皇帝看了看荀攸、贾诩,又看向稍坐其后的傅巽、法正等人,淡淡说道:“看来盖顺这回是得胜归来了,正好,这里有件事还要托付给他。”

  最新得来的军报中,除了并州危急以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安邑大火,范先等人囤积于安邑的粮草泰半被付之一炬。从上党跋涉赶回的范先等叛军尽皆骇然,再加上这回是皇帝亲自临兵,更是导致军心涣散,当天就有数千人离散四野。范先派人去追捕,谁知道派出去的人也跟着跑了,无奈之下,只得聚集剩下的万余部众守在安邑,在搜刮到足够的粮草之前,再也没有任何动兵的想法。

  所以对付残余的叛军,这就是皇帝给盖顺准备的第二件军功,连带着还有对徐晃、赵云的扶植。当然,如果盖顺这回没能斩获程银等人,那么这回讨伐安邑的就该是徐荣带队的以徐晃为首的羽林军、以及张猛那几个北军校尉,至于盖顺、则再也不会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了。

  盖顺欣然受命,带着才休整没多久的南军北上安邑。

  南军在徐荣、盖顺的指挥下接连立下大功,与其并立的北军却不乐意了,他们跟着来河东拢共就打了一仗,其余的大头全给南军拿走了。长水校尉张猛、步兵校尉魏桀尤为不满,他们不敢对皇帝说,只得在私底下跟王斌吹风。

  “君侯!”魏桀苦口婆心的劝说道:“多想想咱北军吧,自打来了河东,北军六营就渡河的时候打过一仗,其余的什么军功都没捞着。再这样下去,咱们可就都成了羽林、虎贲的陪衬了!”

  张猛在一边接话道:“是啊君侯,南军打完解县,现在又去打安邑,这整个河东几乎全是他们打下来的。照这样看,我等来此是给南军押运粮草的么?”

  “听你们的意思。”北军中候王斌抬了抬眼皮,漫不经心的说道:“好像是在说君上偏心?”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