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宣平学市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商贾聚集在权贵聚居处附近,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野市,喧哗纷扰,不知扰了多少人的清闲,没过多久便被厉行肃清。

  直到容纳了千余名师生的太学出现后,太学附近的闲置房屋尽皆被人购置为商铺,专为太学生出售纸笔墨等文具,乃至于常见的几类书籍。更有甚者,由于规定太学生一般情况下不许自带奴仆,所以衣服床褥的换洗都得亲力亲为,于是便顺理成章出现了洗衣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种围绕着太学生衣食住行学等各方面而展开的商铺野市,像极了后世的大学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太学生的生活,但却给治安、卫生造成了不少麻烦,太学祭酒杨懿屡屡请诏禁绝,却被皇帝拦了下来。

  “不是将这些野市重新在太学旁划拨了坊市,将此定为学市了么?”皇帝说道:“怎么?市长、亭长没有管好?”

  王凌知道皇帝对他已不像从前那么优待,是故一点小的瑕疵,在往日都可能被皇帝宽解,在此时却极有可能遭受批评。

  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回答道:“不、此地亭长、市长皆为能吏,为了保证治安,臣每日都派北部尉来此巡视。臣只是担心这地方纷扰喧嚣……”

  皇帝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王凌的肩膀,不以为然的说道:“既然如此,那索性就将我等护送到坊门吧。”

  说完,皇帝便抽打马鞭,驱使着骏马入城而去。

  徐晃等人见了,赶紧带人随着跟了上去。

  顺着长街一路向西,未过多时便经过一片繁华的闹市,里头店肆林立、重楼叠屋。中午的阳光洒在楼阁飞檐、青石道路之上,照出一片灿烂的图景。市内车马粼粼,人流如织,不远处隐隐传来商贩的吆喝声。在人群中偶尔还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士子,穿着青衿,或是坐在临街的酒肆中炙狗喝酒、或是在其中高谈阔论、或是临街与商贩讨价还价。

  眼前是一副繁华热闹的景象,皇帝深深的感慨、陶醉其中,一旁的崔烈看到这场景却忍不住摇头叹息。

  皇帝问他缘故,崔烈答说:“太学附近如此繁华,喧闹不堪;学子与市侩争价,长此以往,有谁能静下心来读书?”

  崔烈本是极为反对在太学附近修建坊市的,在他以及许多人的眼中,读书是修身养性,需要在清静的地方才能增进学识,培养品性。

  “孟子幼时,居处近于墓,而习丧葬;近于市,而效贾人炫卖;近于屠,而学屠狗。是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使其居近于学宫,孟子乃受礼教。”崔烈有板有眼的说道:“先贤尚且易为外物所惑,何况俗人凡生?”

  皇帝脸色不改,笑着说道:“孟子当时年幼,天性未定,易惑于外物,如今太学生都是十五岁以上,心性成熟,当不至于此。”

  两耳不闻窗外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