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九章 愿者上钩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退居幕后,借使君之手来影响朝局?”

  “嗯。”刘虞捻须颔首,凝神沉吟道:“只要老夫答应与其相交,那黄子琰等人自会与我结成一派,彼此通同一气,今后在朝的立场、伸张都与王子师契合,等若是彼身不在朝、而神在朝……这怕就是马翁叔何故在最初就急着要笼络老夫、而陛下放任不理的缘故了。”

  “只是……在下尚不明白。”赵该疑惑道:“王公与使君本就是合则两利,他为何不起初就让人来直抒结好,反倒要弄出这么多事端来?”

  “你以为他是多此一举?”刘虞哂笑道:“老夫贵为宗室,以今时的地位,断不得轻易与外臣结交、也不需要与其结交,他那么做无非是想软硬并施,促成此事罢了。若是直接来谈,岂不是落入下风,任我市价?此外,就说是与其结交,若不相互试探底细、了解彼此能耐——今后又当以谁为主?是老夫、还是他?”

  王允意图行借尸还魂、李代桃僵之计,联合黄琬、刘虞这样的重臣,让他们在辅佐皇帝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推行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主张,相当于是用另一种方式重返朝堂。

  只是,如今在朝的关东士人正与杨氏互为盟好,杨氏更是隐隐凌驾其上。如果王允的思想重新回归,第一个反对的恐怕就是杨氏,其次恐怕就是目前为首的黄琬,毕竟谁也不愿被人当做提线木偶。届时在黄琬与杨氏好不容易统合的关东士人内部,恐怕会因此而产生剧烈的站队与纠纷。

  王允凭什么会认为他一旦‘回归’朝堂,就能弥合各方的分歧,顺利无碍的推行自己的抱负与主张呢?别忘了,除了关东士人内部可能会出现的纷争以外,朝堂之上还有一个城府深沉、莫之难测的皇帝。

  难不成对方手中还有凭仗?

  “那、”赵该这时问道:“敢问使君又是如何打算?如今使君身居刺史,手持大义,又有任人之权,彼等不过占据地利,使君何不再试试对方的能耐?若对方不过尔尔,则当以使君为主,那么使君便可从容借此与司空黄公等人结合,朝堂之上,亦可更进一步。”

  这话里的意思等若是要踩着王允当踏脚石,图谋关东士人的政治资源,借此上位。

  刘虞挑眉看了一眼赵该,忽然想起了岁旦的那次日食,皇帝不仅依旧例罢黜了太尉皇甫嵩,还顺手罢免了计算失误的太史令王立,以及太宰丞孙笃等一干最初被忽视的王氏边缘人物。如果说这还不是敲山震虎、这还不能说明皇帝对王允的做法心知肚明,那刘虞也无话可说。

  在这种情况下,刘虞该支持谁,该站到谁一边,已是一目了然。

  而且若不是王允身上还有这么多疑点、若不是皇帝预知此事却迟迟放任不管、若不是这件事背后似乎还涉及到别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