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欲荐州郡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布局,尤其是朝廷大政。

  靠近权力中心的人比如杨氏、马日磾等人在皇帝做出决议的几个时辰后,就能知晓此事,并及时做出应对。而稍后一点的臣子如崔烈、钟繇等人则需要在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能由前者得知情况,边缘地带的臣子则以此类推。至于政策的实施对象,在得到此事的时候已经过去很久了,所以他们的影响力也极为有限。

  杜骘离开官场太久了,以往的同僚、同门大都已不在朝廷,是故对这类消息如果不是主动去探听,反应一般都很迟钝。此时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政策早就已经在多方博弈之后决定下来,就等着实行了。

  “听说司空黄公为此抗辩过,然后却不了了之,如今看样子已经是坐实了。”杜畿略一沉吟,道:“吏治科时间也不长,若是学得快,明年三四月间即可策试。以我多年来在郡县治民理案的经历,想必也不难通过,到时候说不得还能讨得一个好的等第。”

  杜骘心头一动,他现在老弱多病,族中子弟都不成器,早已无复起之念。再加上当初董承在上林清查土地,他们长安杜氏也因此元气大损,所以他如今非常迫切的需要族中有个出色的人物替他支撑门面。

  原本的意思是想资助杜畿,毕竟杜畿的名声、才能、资历等各方面都不差,虽说是杜陵人,与他并非嫡亲,但也算是同出一系。杜骘这些天来一直在照顾杜畿母子,希望如今的滴水之恩,能得到对方今后的涌泉相报。

  此时知道杜畿入仕要经过这么多程序,他本来有些失望,不过听得杜畿这么一说,又很快反应过来,面上仍是笑道:“这倒无妨,左右不过耽误些时日罢了。这些天你大可在此住下,你我同宗,在此不要将自己当客人。”

  杜畿不敢接这个话,他当年趁乱南逃,家中田宅尽失、奴仆散尽,可谓是一无所有。此时不得不仰赖亲戚相助,寄人篱下,又哪里敢真的把自己当主人看。

  暂时安抚好了杜畿之后,杜骘不敢耽搁,立即轻车赶往宗正刘松的府邸,结果却被告知刘松不在家。无奈之下,他只得又去董承府里找董凤,他二人彼此都是长安本地豪强,又曾同在刘宽门下就学,情谊深厚。

  虽然他心里对于董凤投奔董承有些不齿,但好在没有划清界限、断绝往来。此事关乎他们杜氏今后的存续,杜骘不得不屈身折节的寻董凤,看看这件事还有没有别的法子可想。

  “吏治科这个事已经定下了,就不会再有收回成命这一说。伯琼,你别再想什么上疏谏阻的主意,这个没用。”董凤开头就是这么一句话,彻底断了杜骘最后一丝侥幸之心。

  杜骘定了定神,复又说道:“那、可还有别的法子能想?既不用入吏治科,又能授职任官。”

  “怎么?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